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齊來勞動\輕羽

時間:2018-05-01 03:15:52來源:大公網

  本來,勞動節在很多國家都是重要的節日,藉此紀念及慶祝勞動階層,也即是社會上大部分辛勞人民的貢獻。只因為香港在回歸之前屬殖民地,從前的政府不懂得尊重勞工,故此並沒有設立勞動節。回歸之後,情況當然有所轉變。

  不過,平心而論,現時大部分香港人都只將這天視為公眾假期,並不深究其真正意義。這也難怪市民的想法,因為社會經濟轉型,從前的工業或輕工業都已遷移,過往所謂「藍領」工人的工作模式已改變,人們對勞動的概念不深。

  其實,現在很多所謂「白領」,即在辦公室的文職人員,其體力勞動與「藍領」不遑多讓。大約十年前,我有一段期間經常在辦公室工作,每天十多小時都對着電腦處理文件。後來,我的背部至腰部之間開始疼痛,看西醫吃西藥只能暫時止痛,但疼痛從未停止。友人介紹我去看中醫針灸,醫師說我的背部肌肉受傷了,但我說自己並沒有遇到意外或劇烈運動,如何會無端受傷?中醫師卻說我是「坐」至受傷的,因為工作長期緊張,肌肉持續崩緊,因而便受傷了。那時候我才明白,原來文職工作並不高尚,身體同樣會遇到創傷。

  香港人都會為生活拚搏,沒多少人會真正注意身體和精神上的健康。本來,勞動與運動的本質並不相同,但現在不少人知道運動的重要性,故此不願意付出勞動,也會在日常生活盡量增添運動時間。這也無可厚非,起碼在運動的過程當中,能夠舒展身心,讓身體的機能得到調息,更甚是一種意志的鍛煉,向個人極限作出挑戰。單看每年的馬拉松比賽,參加者數字年年遞增,便可知道香港人對運動的熱忱。

  然而,勞動的背後意義是貢獻。簡單如棄乘升降機而走樓梯從地下至三樓,除了身體運動,也是節省能源,又或將升降機的空間讓予其他有需要的人士。今天就是勞動節,大家正好反思一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