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大學期間的某天,同房室友一直對着電話自顧自地講話,與打電話不同,另一頭並非即時回應,她發送出去的,是語音版的短信。「這叫微信,免費的。」她解釋道,那時候我並不好奇,只覺得奇怪,心想,我才不會用這種東西呢。
那時的我,最常用的通訊工具,是電話、短信和郵件,最常用的社交工具,是MSN和人人網。不過沒過幾天,身邊用微信的人越來越多,我沒抵擋住潮流,也下載了一個。
幾年後的今天,MSN和人人網已經在我生活中消失了,微信卻越用越多。起初,我用微信發語音,與朋友閒聊;有了朋友圈功能之後,我開始公開分享生活照片;沒過兩年,爸媽也安裝了微信,我開始與他們免費視頻;如今,微信已全方位「入侵」我的生活:工作、社交、聯絡、網購、打車、外賣、遊戲、讀書、讀新聞,全都可以用微信搞定。
互聯網對於我們這代人的影響之大毋須多言,而在繽紛萬千的網絡生活中,微信無疑是最不可或缺的一個超級APP。
不過最近,我使用微信的方式發生了一些改變。不知何時開始,在朋友圈分享心情和照片,變成一件需要深思熟慮的事,「這樣說合適嗎?同事會不會亂想?親戚會不會嘮叨?」微信好友越來越多,但心理負擔越來越重,樂趣越來越少。聊天紀錄中,工作群呈現爆發式增長,即使休假,也不得不「圍觀」別人的工作;上司在休息日發微信給你,你不得不回,因為「沒看到」已經成為一個不成立的理由;一些重要的私人信息,總是被淹沒得無影無蹤。
我真真切切地意識到,微信模糊了生活和工作的界線;混亂了個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界線;不知不覺中,殺死了許多珍貴的零碎時間。我開始考慮,無論有多麼艱難,是時候強迫自己減少微信的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