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孩子的事情》/楊 騏

時間:2018-04-30 03:16:07來源:大公網

  「每個人生下來是孤獨的。兒童和成人,藉着遊戲和工作來超越孤獨,只有青年,擺盪在兩者之間,在世界豐奇的寶藏前停下來,開始反省自己,對自己的存在進行思索」,也斯老師在《書與城市》中這樣寫道。

  當我拆開日本友人寄給我的影碟,重看三谷幸喜導演的舞台劇《孩子的事情》時,想起了也斯老師的這段話。然而,可能甚至更早,或許在我們尚在小學的時候就已經不自覺地開始思量和反省自己的「存在」了吧。

  三谷導演用了一批很會演戲的名演員來扮小學生:大泉洋為了奪取天海祐希的大哥地位機關算盡,惡霸一姐小池榮子為了不斷獲取存在感而天天惡作劇……演員們在扮演小學生,卻也照妖鏡一般映射出成人的社會。

  如果在「大人」和「小孩」之間,有一條粉筆畫的三八線的話,那三谷幸喜這次做的事就是將粉塵抹開了,模糊了這條痕跡。我不知道其他年齡的觀眾會怎麼看,但是對我這樣一個二三十歲的人來說,三谷這場劇,既讓我聯想到在成人社會的處境,也令我回想起了一些孩童時期不曾深究的小心思。

  就像排練時接受採訪的天海說的那樣:「孩子既有天真無邪的一面,也有殘忍的一面。他們做着狡猾或可愛的事情,拚盡全力地生存着。十歲好像是個既算不上成年人,也不像無知嬰孩,對性別差異也沒什麼明確概念的年齡……這次我演的『大哥』這個角色,為了能在班級中生存下去,一邊觀察周圍,一邊尋找明哲保身的辦法。」

  想起另一位師長曾說:喜劇這個表面輕若鴻毛、內裏重若泰山的戲劇類型,若演員沒有童稚的心與純真的性情是無法演好。況且喜劇對節奏感、身體語言和面部表情的切換速率要求極高,要揮灑自如其實很難。

  再看《孩子的事情》仍不住感慨這群老戲骨的厲害。神情、肢體、心態,活脫脫都是小學生的樣子,只有當大泉洋和天海反覆說着「我們還是小學生」、「我們才十歲」的台詞時,這才令觀眾意識到台上這些演員都是好幾十歲的「老餅」了。但當他們站上舞台就忘記了年齡,面向舞台就意味着與角色共生,將全部的體力和精力一次性傾瀉在舞台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