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齣電影上映,叫《無聲絕境》,故事的背景是地球受到不明怪物侵襲,怪物破壞力強大,但是盲的,牠只會根據聲音行動,攻擊活物。人類為了保命,只好生活在無聲之中,而一旦意外發出聲響,怪物便隨即襲來。換言之,作聲,就會致命。
這科幻電影,是典型賣「高概念」(high concept)的作品:規矩公整的導演手法、四平八穩的角色設定(一家五口,一對型男美女的夫妻,一個勇敢早熟而有聽力障礙的大女,一個懦弱卻乖巧的孩子,與一個三四歲大的可愛小孩),再加上一個意想不到的故事處境:主角們不能作聲。
就這樣,情節自自然然地展開。主角們學會了手語,在家中鋪上的地氈,還在日常出外的路上鋪上一層沙子,等等等等,機關算盡,雖然時有意外,但透過機智和身手,還是好好地過着日子。但,在一個不能作聲的世界,什麼事情是主角們最難應付的呢?母親懷孕了。
在一個作聲就是致命的世界,母親懷孕了,這成為了多麼引人入勝的點子(hook)。大家都會想到生育時母親所承受的痛楚,以及因此忍不住的叫聲。大家也會想到嬰兒呱呱落地的哭聲,是多麼的大,多麼的不受控。而問題是,他們可以怎樣處理呢?
最終,他們的確「成功」解決了這難題,只是故事按着典型的套路發展,沿着伊底帕斯情結的結構,無可避免地要以父親的死亡,換取新來的生命。情節典型如此,甚至讓我不至於有劇透之嫌。
無論如何,這故事成功讓世界上最不受控的發聲生命體,即嬰兒,安全地生活在一個不能作聲的世界之中。然而,在戲院觀看這電影之同時,我也絕望地發現,這電影還是沒有辦法解決另一個人類文明中的不受控發聲生命體,又名電影觀眾。「他」在我右側,時而手機聲響,時而跟朋友討論、預測劇情,時而不明所以地發笑,而我只好納悶:為什麼那怪物還是沒有襲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