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新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落幕,港產片又一次成為了人們的熱點話題之一。儘管如今的香港娛樂影視產業早已大不如前,但歲月中可供人回憶的經典港產片還是不勝枚舉的。
說起港產片,大多數人的印象大約就是警匪片、武俠片或者無厘頭式的搞笑片,但港產的文藝片也是香港電影譜系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有不少港產文藝片都是回看數次還能讓人有洗滌心靈之感,儘管它始終都帶着小眾消費的獨特氣質。
由吳君如、任達華主演的《歲月神偷》就算得上是其中之一。
影片的劇情發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香港,彼時的香港一面要忍受港英政府的壓制,一面又等待着回歸祖國的變遷,同時還要面對不時登陸的颱風暴雨。一間鞋坊,一戶羅姓人家,足以承載一代港人的生活溝壑。過往的生活在影片裏呈現出獨特的質感,擺桌共菜的街坊、電影院門口售賣的夜光杯、裝金魚的透明袋子、購買月餅的票根,無一不是對過往生活的記憶與複刻。
周末重溫該片,被這一場景再次吸引:優秀的哥哥在直不起身的矮閣樓寫字,調皮的弟弟在學校被罰站,鼻子貼在黑板上老師畫的粉筆圈裏報數。颱風來時把房子颳穿,電台裏《I wanna be free》的音樂,和滿屋的鞋子一同在風雨中飄散。奶奶說,把所有喜歡的東西扔進苦海裏,把苦海填滿,就能和親人團聚。弟弟把所有寶貝都扔進了海裏的那個片段,掀起了波瀾縱生的情緒共振……這部影片總有一種時光褪色般的溫情脈脈,當你發現時間是賊時,它早已偷光你的全部,而往事卻像是只能隔一層玻璃觀看的熱帶魚,一切早已隨風而去。
影片的最後,天空中再次同時出現兩道彩虹,歲月流逝是傷感的,但在黃金一樣的色調中,希望似乎永遠都是存在的,來日也是永遠都可追的。我想,香港最美的文藝範兒莫過於此了—在時光荏苒的光影流轉間,記憶和曾經的輝煌始終在隱隱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