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繪本裏的記憶/徐海娜

時間:2018-04-20 03:15:44來源:大公網

  圖:虎威的繪本《三輪車跑得快》向六、七十年代致敬 資料圖片

  「以前紅頭巾聚集的豆腐街已經沒有了……」,「行人有的走路中間,有的走五腳基……」,「那層樓裏還住着媽姐和財副……」新加坡建築師及繪本作家虎威一邊講話,一邊彷彿沉浸在過去的歲月中。那是一個愜意的星期天下午,數十人在新加坡的草根書室聽虎威講述「牛車水」(新加坡中國城)的故事。初次聽到「紅頭巾」、「五腳基」、「媽姐」和「財副」等名詞的人,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要Google一下才知道它們的確切意思,然而這正是新加坡的特色。

  這些中文詞彙就像「牛車水」一詞一樣,給同樣使用中文的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人們帶來別樣的文化衝擊。然而在老一輩的新加坡華人眼中,這些名詞都代表着他們對過去生活的記憶。去過「牛車水原貌館」的人,可能會留意到有一個叫「國醫伍業生寓」的展區。這是完全根據牛車水原住民的記憶複製的,而這個人就是虎威的母親思靜。虎威說,從他的童年時代,就開始聽母親講述在牛車水居住生活的故事,國醫伍業生正是虎威的外公。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在虎威外公的小房間,住了六個人。那一間小小的房間,白天是他外公做醫生執業的地方,晚上是他外婆的工作場所(外婆要做針線活幫補家計)。睡覺時,六口人只能擠擠挨挨地睡在地板上。那層樓還住了許多人,他們共用廚房、沖涼房、廁所……後來,虎威把媽媽的記憶變成了繪本《外公的小房間》。

  在這個繪本裏,有一些有意思的細節,例如吃飯的時候,外公一家的門簾是放下來的。虎威說,那時候,外公家很窮,常常吃不飽,門簾放下來是避免被人看到他們每日只吃些稀粥和鹹菜。還有,儘管一家六口要擠在一間小屋子裏,他們也要留在這個有共用浴室和抽水馬桶的公寓裏。大概這就是那個年代,艱苦奮鬥的一位中醫師為一家人維持的一份體面。

  這本書裏還有一頁講的是「外婆打破撲滿,讓媽媽交學費」。他的媽媽上了四年小學,正是受教育的經驗令她更加珍惜對過去的記憶,也不斷學習,到六、七十歲時還寫了《我是媽姐的養女》、《木屐踩過的歲月》、《牛車水不老情話》、《獅城往事》等書,將一段光陰娓娓道來,質樸的文字中流露真情。

  如果說《外公的小房間》是對四十年代牛車水的緬懷,那麼虎威的另一本繪本《三輪車跑得快》則是在向六、七十年代致敬。虎威說,他雖然不是在牛車水出生的,但是自從八歲,一家人就搬回牛車水居住,直到他上大學。

  《三輪車跑得快》這本書裏的主角,愛畫畫的「小威」原型就是虎威自己。小時候,大人曾打趣說「將來可當電影廣告畫師」。但是到退休,虎威才有了時間實現童年夢想—畫畫。因此,當他畫這些繪本的時候,他是心情愉悅的,甚至是唱着歌來畫的。「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檳榔,檳榔香,摘子薑,子薑辣,買蒲達……」—講着講着,虎威情不自禁唱起了這童年的歌謠,這也是他畫畫時愛唱的。

  虎威,原名黃虛懷,他和牛車水,似乎有不解的緣分。大學畢業之後,成為一名建築師的他,曾經有一天被委託設計牛車水花園天橋。燒毀繁華的珍珠巴剎的那場大火和擁擠不堪的牛車水行人天橋,在他的記憶裏是不可磨滅的。因此當他被委託設計連接原珍珠巴剎(現在的珍珠坊)到寶塔街的天橋的時候,既考慮到實用性,又想着怎樣再現昔日牛車水的文化。

  虎威還透露說,明年他將有一本新的繪本面世—《小熊的新衣》,也是一個以牛車水為背景的故事,他將在這個繪本中更多地談及一些老行當。他希望藉着繪本能夠將老一輩人的文化記憶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