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佚名筆記《道山清話》載:
韓魏公在永興路軍做領導時,有天,一個幕官來參見他。幕官見他就拜,很努力,又顯著一點點的惶恐,總之,看起來非常溫順聽話。韓朝幕官仔細看了又看,很不高興。一連幾個月,韓都不曾和他說一句話。
韓的部下逮着一個機會,問原因:那個幕官,您以前也不認識,為什麼見了一次之後就這麼不高興了呢?
韓答:我見他額頭上,有一塊隆起的包包,這一定是叩拜磕頭磕出來的。這樣的人,一定不是好官,關鍵時候不能派用場的!
韓魏公確實是正派之人,這樣的人,一般都不喜歡拍馬屁。
先叉開下,說說他的氣度。宋施德操的《北窗炙輠錄》卷上載:某次,韓魏公與范仲淹議事,意見不合,范徑直拂衣離開,魏公從後面一把抓住范的手,和氣滿面地說:好商量好商量。范也馬上態度轉變。這一握手,兩個重要人物之間又重新坐到一起討論了。
這裏,作者並沒有寫幕官的拍馬,只寫了他的一個特徵,見官就跪,只要比他大的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磕頭再說,準沒錯,樣子要虔誠,禮多人不怪。
當然,有些官員確實喜歡這樣的人。凡事都順着自己,從來不和自己爭吵,你的事,他是盡心盡職,你的所有需求,他都想盡辦法滿足,他每天做完工作後經常要思考,最最重要的思考,就是如何讓你高興和快樂。這樣的人,就是奴才,雖然沒有主見,但長官的意志絕對服從,還是可以用的,只要不是重要崗位,於是,官場上,磕頭的人,也就有了一席之地(不,從古今隨手可舉的例子看,應該是數席之地)。
時代發展,磕頭這種形式應該不太會有,但少數官員的膝蓋仍然缺鈣,頭上隱形的包包仍然不少。不管哪個時代,韓魏公仍然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