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清明上河圖》中的藥道中人/榮汝成

時間:2018-04-13 03:16:10來源:大公網

  香港朋友近日回上海祭祖,問我有哪些地方值得逛逛。我推薦他去世博會中國館看看,那裏有一幅水會流、人會走的《清明上河圖》。

  朋友回來興奮地對我說:「果然不虛此行。這幅會『動』的《清明上河圖》真是國寶。其中還有幾處與中醫藥有關的畫面呢?」我說:「你觀察的真仔細,說來聽聽吧。」

  朋友敘述道:第一處便是位於畫面最西端的趙太丞家。「太丞」是宋代對醫生的尊稱。在門楣有「趙太丞家」四個大字牌匾,門前兩側各豎一塊招牌。西側招牌上寫着「治酒所傷真方集香丸」,東側招牌上則是「大理中丸醫腸胃」。診所內坐着一位懷抱小兒的婦女。婦女面前立着一位黑鬍鬚的長者,正在低頭審視着婦女懷中的小兒。這應該就是趙太丞,正為小兒看病呢。

  第二處,劉家藥店。從趙太丞家向東走二三十步再向北走十幾步,可以看到一個大店舖。門前高高地豎着一個招牌,上面清楚地寫着:「劉家上色沉檀棟」。門上方橫着一塊招牌,由於是側面畫,上面字跡不甚清楚,但仍可辨認出「丸、散、膏、丹」等字樣。雖然無法描繪出店內的情景,可以想像店內買藥或看病的人不在少數。

  第三處,楊家診所。從劉家藥店出來向北走十幾步,大街向東拐去。從畫面上僅可以看到寫着「楊家應診」四個字的招牌。由此可以推斷,此處是一位姓楊的大夫開的診所。由於只畫出了這塊招牌的上半部,招牌下半部及診所被其他畫面遮住,診所裏面的情況也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在出城不遠的十字街頭上,修車舖對面有一老者擺了一個地攤,坐在那裏賣藥,圍觀人數不少,老者似在那裏講解,也許是一位採藥賣藥的行家。

  北宋時期,社會穩定,經濟相對發達,私家藥舖眾多,也有不少採藥賣藥的人,可見當時中醫藥得到了很好的弘揚和發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