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關愛座/耶 生

時間:2018-04-13 03:16:09來源:大公網

  一名廚工乘巴士的時候,坐上了關愛座,其後一個胖漢一家人包括一個老人家上車,胖漢要求廚工讓座,廚工不肯,雙方初而口角,繼而動武,鬧上警署。重點來了:巴士並未滿座,還有其他座位。

  我從一開始就對實施關愛座不以為然。如果一個社會,沒有人有公民意識,關愛座的設施可能有用,但香港人從來都有公民意識。不知小學哪一年的社會課,令我們從小已學懂讓座;地鐵、巴士一直以來都有宣傳。以我在香港多年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經驗,讓座的大有人在——很多時候我還未站起來,已有其他人給老人家或孕婦讓座,其中孕婦幾乎百分百會得到座位,除非不見肚,或車廂太擠她站在門口沒有人看見;老人家方面,如果目測年過八十,又比較瘦弱的,一般會吸引讓座者的目光。可以說,關愛座出現之前,其實每一個座位都是關愛座。

  但關愛座出現之後,情況變得複雜起來。先不要說口角動武這些極端例子,根據我的目測,無論巴士上還是地鐵上,市民的行為已經變得不一樣:第一,有幾位中年和年輕人站着,但關愛座空着,他們沒有坐下去,有些是因為怕麻煩,每次到站都要盯着有沒有老人家上車;也有些怕被好事之徒影相批鬥,索性不坐。第二,有些年過六十五的老人,坐了非關愛座,而關愛座空着,同時間有幾位中年或年輕人站着——如果老人坐上關愛座,不就會多一兩個位給其他人坐嗎?老人坐非關愛座沒有錯,只是資源分配上比關愛座出現前差。第三,也是最嚴重的一點,自從有了關愛座之後,坐非關愛座的人也「大安旨意」了——既然坐了非關愛座,也就彷彿有不關愛的權利。

  這都非關愛座的本意,但卻成了事實。讓座本應是美事,為什麼會弄到人心惶惶,想坐不坐?為什麼會使人變得冷漠,甚至釀成打鬥?這需要社會的反思。這不是一件小事,如果一個政策正在撕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否有必要繼續下去?我懷念每個位都是關愛座的時光,也懷念每個人都是善心人的日子。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