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怎麼當上精英/馮 進

時間:2018-04-13 03:15:46來源:大公網

  聽說過比爾蓋茨,知道他是依靠高科技發家的億萬富翁的人不少,但民眾大約不會關心他早餐吃什麼。相比之下,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每天吃七粒大杏仁,著名歌星碧昂絲(Beyonce)生育第一個孩子後的飲食方式,《老友記》中的明星埃尼斯頓(Jennifer Aniston)穿什麼品牌的襪子這些雞毛蒜皮的日常瑣事卻令粉絲如痴如醉。美國南加州大學商學院的講席教授庫勒德─浩克特(Elizabeth Currid-Halkett)說,這就是「有名氣」和「當上名人」之間的區別。

  在研究中,她發現各行各業的「巨星」在個人才華、性格脾氣方面並無普遍共性。不過,他們都得按照以下程式行事。第一,一線明星(A-list)只能與地位相當的圈中人交往,參加一線明星的聚會,和二線(B-list)、三線(C-list)演員接觸會降低身份。第二,不可過度曝光,否則觀眾興趣會降低。第三,必須出現在正確的地點。百分之八十的明星照片都拍攝於紐約、洛杉磯和倫敦。去拉斯維加斯參加活動可能會讓你進入公眾視野,但「賭城」以花天酒地的享樂生活而非創意文化着稱,別人可能因此質疑你的才華,這會有損「明星排名」。而且,人都有從眾心理。受人關注有「滾雪球」效應,粉絲會吸引更多粉絲。明星體系又非常排外,除非嫁得好或事業出現重大突破,二線明星很難進入一線的交際圈。看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原理完全適用於「造星」過程。

  當然,世上大多數人不是明星,也不見得希冀萬眾矚目。但庫勒德─浩克特指出,近年來出現的「精英階層」同樣有自己的行事規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社會將擁有名車、名包、名表與大屏幕液晶電視等物質財富視為富豪身份的標誌。新興的「有志階層」(Aspirational Class)卻更捨得為不顯山露水的奢侈品買單。如,購買有機食品,上瑜伽課,讀《紐約時報》介紹的暢銷書,用母乳哺育兒女,僱園丁、鐘點工和保姆,在教育投資上不遺餘力:讓孩子從小學習鋼琴小提琴、帶他們出國旅遊、為他們積蓄上大學的費用、幫助他們申請名校。這是因為過去大家可望不可及的物質財富現在已普及於民間,如今花錢買時間才是「王道」。有閒比有錢、低調的奢侈比高調的炫耀更能彰顯身份地位。

  更有甚者,富人和窮人在生命開始和終結時段的行為也截然不同。「有志階層」用母乳哺育兒女,勞動人民用嬰兒奶粉。富人死後多火葬。而窮人更多土葬,且為葬禮花的錢比富人多出百分之二十五。這些都是階級地位的外在表現。受過良好教育,才能找到提供帶薪產假、待遇優厚、政策寬鬆的好工作,時間、金錢和社會支持各方面都有保障,也才能母乳哺育。另外,勞動人民的人際交往模式與「精英階層」不同。窮人通過創造、依賴「社會資源」(social capital)謀生,葬禮成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途徑,參與者眾多,花錢自然也多。富人則將喪事視為個人隱私,甚至以火葬不佔地方,保護環境自傲。

  研究者擔憂,精英階層的所作所為進一步加深了美國社會的階級固化程度。名表、豪車可以傳諸後人,但說到底只是速朽的死物件。教育卻是幫助兒女進入精英階層的不二法門。二戰後百分之十的美國人能上大學,現在三分之一的美國人接受高等教育,大學教育一直是改變命運、獲取中產階級身份的敲門磚。但教育又越來越貴。一九九六年以來的二十年間,美國的教育費用不斷攀升。最富裕的百分之十的人口給兒女的教育投資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中下層勞動人民在孩子教育上的花費卻沒變化。父母如為藤校校友,兒女入藤校的比例比一般高出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說,龍生龍,鳳生鳳,白手起家的「美國夢」對勞動大眾來說正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