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海派書畫家香江聯展

時間:2018-04-10 03:15:38來源:大公網

  圖:參展畫家吳一平及其作品《太行魂》\大公報記者劉毅攝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為紀念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彰顯海派書畫家風貌,集古齋有限公司、中粹國際文化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擷英集萃 大美於斯——2018香港新春書畫展」正在黃竹坑長德工業大廈十二樓舉行,展出十位海派書畫家的四十九幅作品,題材涵蓋山水、花鳥和書法。展期至本月十五日下午六時。

  「海上畫派」又稱「海派」,源自上海開埠之後,因為工商業的發展吸引江浙一帶的眾多畫家,形成於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初,善於將詩、書、畫一體的文人傳統與民間美術進行結合,形成雅俗共賞的流派面貌。

  是次參展藝術家有:朱梅邨、陳佩秋、周慧珺、吳一平、張德寧、陳身道、劉鎖祥、余欣、施俊傑、朱崧,既有海派大家,亦有中青年代表,作品從形式、布局、風格、色彩、境界各異,蘊含深厚時代功底及藝術特色,精準詮釋當代海派藝術之傳承脈絡。其中,吳湖帆學生朱梅邨的墨寶《高士訪山圖》十分引人注目。

  參展畫家、上海交通大學海派文化研究所秘書長吳一平擅繪大潑墨、大潑彩山水畫作,在他眼中「筆墨當隨時代」,可臨摹古人,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風格和時代精神,「作畫時,生活體驗很重要,藝術家從中獲得感悟,才能找到自己的筆墨語言。」吳一平表示。因此,在他的作品《太行魂》中,不僅有中國文化畫對「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也有十上太行寫生的體會。

  有四十多年畫齡的余欣從青年時代開始,就十分痴迷中國山水畫,曾在黃山居住三年,只為近距離貼近自然,「生活能跟到畫家血液裏面,故我要讀自然,再與自然對話。」余欣道:「我喜歡在畫中留給觀者無限想像空間,將他們拉進畫中。」展出作品《江村》即如是,遠景、近景相映成趣,卻又以留白增添畫面縱深感,引出遐想。

  海派繪畫的花鳥畫講究清新、淡雅,這一點在朱崧花鳥畫《仙侶》中最是明顯,畫中內容為民間象徵恩愛的鴛鴦,工筆、寫意各佔比重,筆墨處有盎然生機。

  香港出版總會永遠榮譽會長陳萬雄、和平圖書有限公司總裁謝剛、天地圖書總編輯孫立川、雲越軒(上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馮立、中粹國際文化有限公司總裁鄒世俊、聯合出版集團副總裁吳靜怡出席昨日開幕禮。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