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深紅釅紫各新樣\李英豪

時間:2018-04-06 03:15:50來源:大公網

  一九六四年八月五日,我國發行了十五枚《牡丹》特種郵票,附圖是其中四枚。皆為珍奇瑰麗的品種,堪稱「國色天香」。

  有人說隋代時,始發現這種象徵富貴吉祥的名花,其實不對。據筆者考證,牡丹原產於我國甘肅和陝西一帶,栽培歷史悠久。早於公元前二世紀,《神農本草經》已記載牡丹有藥用價值。甘肅省東漢墓中,出土的醫簡上,也清晰記述牡丹的特性;可見兩千年前(甚至更久),先民已用心栽培牡丹。後來,至隋煬帝(公元六○五年——六一五年),於廣大的西苑詔納奇花異卉。據《海記》所載,從易州進貢了廿箱不同品種牡丹,供西苑栽植。到唐代,更成為最盛行的觀賞花卉,像劉禹錫所詠:「花開時節動京城。」

  最初,牡丹盛於長安和洛陽,宋代以後,廣泛在中原各地扎根;明代,安徽亳州,以至山東曹州(即菏澤),更名種輩出,重瓣和千葉使人眼花繚亂。正是「深紅釅紫各新樣,雪白鵝黃非舊名」。

  宋代擅詩詞和重閒情的陸游(放翁),曾撰《天彭牡丹譜》,收錄四川牡丹近百種;若選列為另一輯「牡丹」郵票,必甚可觀。

  牡丹雖艷麗露凝香,如奪目霞千片;但最發人深省的,還是五代南唐高僧法眼禪師的《牡丹偈》:「艷曳隨朝露,馨香逐晚風。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對迷於富貴名位人士,如當頭棒喝。

  素來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唐代舒元輿所作《牡丹賦》,文采斐然,形容為「拔類邁倫,國香欺蘭」「暮春氣極,綠苞如珠。清露宵偃,韶光曉驅。動盪枝節,如解凝結。百脈融暢,氣不可遏。」他更把牡丹比喻為古代美人,如西子、南威(春秋時代晉之美女)、洛神(即宓妃)和湘娥(即湘水之女神),視如「淑色披開,照曜酷烈,美膚膩體,萬狀皆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