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愛與記憶\潘小泉

時間:2018-04-06 03:15:32來源:大公網

  圖:《愛在記憶消逝前》電影劇照\作者供圖

  很少寫影評,一是怕自己不夠專業寫出來貽笑大方,二也是值得提筆一寫的電影本也就不多。但這部《愛在記憶消逝前》(The Leisure Seeker)卻突然讓我很想提筆。大概是因為清明將至,想起了家中的老人吧。影片中涉及的死亡與親情,與《尋夢環遊記》中美好絢爛的亡靈之路有共通之處,但這部電影把理應可怕的東西表述得陽光溫暖,用俗套和不斷布下的溫情陷阱,不斷給予觀眾糖衣炮彈,這點上,與《奇跡男孩》的觀感又很像。

  這部電影由意大利導演保羅.維爾齊(Paolo Virzì)執導,奧斯卡影后海倫.米倫(Helen Mirren,港譯:海倫.美蘭)和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唐納德薩瑟蘭(Donald Sutherland,港譯:當奴.修打蘭)主演。觀完影片後很多人都淚流滿面,也是啊,誰不想一房二人三餐四季共度一生呢。與趕在記憶消失前抓緊報仇,或者是憑着一絲一毫的記憶碎片尋找亡妻真相的這些電影橋段相比,這部片子的故事內容就要簡單得多——一對已過耄耋之年的老夫婦,背着兒女偷偷將家裏老舊的房車開出來,準備拋下一切,上路旅行。

  全片的劇情簡單,鏡頭無華,語言平實,笑點與淚點交織舒捲。這是一部令人潸然淚下的老年婚姻愛情片,又是一部向海明威致敬的公路片,亦是一部深入探究老年人臨終關懷的深刻倫理片。充滿了公路片特質的電影,旅途的不確定性與漸進式的體驗,隨性又浪漫,而該影片講述的是老夫婦的「逃跑計劃」,而不是以失意、反叛又或者頹廢的青年人為主角,這也是一種對於老年題材影片的年輕嘗試,影片也用時間切入,不斷變化時間,帶來一種形式上的反轉。影片中用緩慢的前行速度和輕巧明快的旅途畫面,來表達他們在婚姻甚至生命盡頭,對於時間意義的多向闡釋,抽絲剝繭般道出愛情的真諦。

  讓我驚訝的是,觀影過程中我開始發現片中的老先生竟是阿茲海默症患者,失憶和記憶都成慣性。這才知道,原來,這是一趟妻子專門為丈夫準備的拾憶之旅。接着,才猛悟那個幾次面露痛苦的老太太身患重疾,又或許命不久矣,這是丈夫有妻子陪伴的最後旅程。最後是妻子安排丈夫與自己一同了結生命的結局,愛到極致是一起消逝。這趟旅行,原是兩個人約好的生命終結之旅。導演適時地安排了幾處頗具戲劇性的另類「回憶殺」。比如丈夫脫口將自己出軌的事實說了出來,還執意的去看望妻子的初戀情人,老先生記不清孫子的名字卻能一下子認出年輕美麗的女學生。

  結尾,或許是心存不忍,或許是拍攝手法的要求,導演將生命終點處的危險和殘酷都一筆帶過,就如奇跡般忍耐住了病痛卻一度因為丈夫的失憶而崩潰的妻子一樣,這巧妙的彷彿在告訴觀者,人生最可怕的並不是失去生命,而是忘記了關於愛的記憶。

  你是否記得人生中所有關於愛的回憶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