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老爺車會周年午餐敘會,逾百部老爺車雲集上水雙魚河\大公報記者王豐鈴攝
老爺車(古董車)作為近年的熱門收藏品,身價持續走高,馳騁國際各大拍賣場。記者走訪本港的幾位老爺車藏家,希望一窺收藏市場現狀。而令人意外的是,他們甚少提及老爺車的估值,反倒聊起品牌歷史、修理養護、拉力賽事、車會活動及其與家庭、社會的關聯。一位藏家肯定地說:「老爺車也是一種文化。」\大公報記者 王豐鈴
提起老爺車,常用的標籤是「昂貴」、「年長的成功人士擁有」,其實,並非所有老爺車都從拍賣場購得,不少年輕人亦對它情有獨鍾。現年三十一歲的Justin就擁有兩部老爺車。Justin說:「因為老爺車比較有味道。從開車的觀感去看,雖然它比較慢,但很有感覺。現在的車則全部用電子系統,像打遊戲機一樣,沒什麼感覺。」
老爺車品牌與比賽
香車如寶馬,在車迷心中,老爺車也有血統之分。「汽車行業百年歷史,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品牌都有自己的DNA。」藏家袁國富舉例,法拉利、林寶堅尼等意大利品牌以設計着稱,線條漂亮;德國廠牌如保時捷等,則偏重工程革新;日本最出名的一款老爺車,當屬占士邦駕駛過的那部豐田2000GT,它在當時採用了雙頂凸輪軸直六引擎、四輪獨立雙搖臂懸掛等新技術。一般來說,歐洲車因地勢多山脈,對轉彎性能要求較高,設計精緻;而美國多平地,所以多「肌肉車」,起步快。
袁國富擁有的四部車羅密歐(Alfa Romeo)及法拉利,均為意大利品牌——1961 Alfa Romeo Giulietta Spider、1967 Alfa Romeo Duetto、1978 Ferrari 308 GTS及1989 Ferrari 328 GTB。他表示老爺車的玩法多樣,全看藏家個人喜好:「有些將老爺車當藝術品收藏投資,有些參與各種車會的社交活動,有些喜歡出去跑享受駕駛快感。」目前世界各地均有不同規格的老爺車選美賽和拉力賽,更有一年一度的全球頂級老爺車盛事——始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的意大利Mille Miglia千里賽。如袁國富的羅密歐Duetto就曾參加多項活動,包括雪山拉力(Snowball Rally),並於斯坦福選美比賽(Palo Alto Concours d'Elegance at Stanford)中獲第三名。
不少愛跑拉力的藏家亦會改裝愛車,袁國富的1961 Alfa Romeo Giulietta Spider曾參加兩屆北京至上海的中國老爺車集結賽,引擎1300cc,原本的四前速手檔已改為五檔,「改後更適合跑拉力。像另一部,法拉利308 GTS,是美國法拉利車會Virginia City Hillclimb 308級別冠軍車,它在1993年接受了多處改裝,氣缸增大至如法拉利12-缸Daytona大小,又用了Daytona離合器,避震器等。」袁國富說。他的愛車上還有許多貼花,分別代表參加過的各項活動比賽,如同戰士胸前的勳章,每個貼花背後都有一段難忘的經歷。
維修保養一絲不苟
用一個詞形容香港的老爺車文化,袁國富認為是「斯文」,「因為香港沒有汽車生產業,多數人沒時間也沒空間來研究修車,所以整體是作為用戶感受的市場文化。」
除拍賣這一渠道外,多數藏家從朋友或車行購得愛車。時髦的玩法是「Barn find」,通常是在外國農莊裏,發現車庫內積塵多年未使用的老爺車,收過來打理乾淨,維修至能上路,並且盡量不用新製零件,以保留它原本的味道。藏家Kenneth回憶:「家裏那部Jaguar Mark 2,是和我爸一起去看的。當時車身生鏽,在不起眼的角落被布遮蓋着,但我們立刻喜歡上了,從網上訂購配件回來自己加工,花了一年多才完全修復它。」
使用原廠零配件原廠馬達,是老爺車藏家整修的理想追求,現實情況則是,有很多原廠已經倒閉,於是仿古零配件供應商及市場應運而生。有些藏家會將車交給專業師傅,有些藏家則會從零件到系統全由自己打理,藏家口中常提起的「李師傅」李夏就是當中的高手,他花五年時間整修出的1930年福特Model A,外表靚麗宛如新車,並於海拔3000米的雲貴高原駕駛毫不費力。在他位於葵涌的友榮車廠內,幾部古董車正在修復中。修復流程通常是先處理車身及重要部件,修補鏽洞拋光後再逐件組裝,最後填補內部座椅、車燈等。李夏解釋通常修復會耗費幾年心力,因為老爺車當年生產時多數零件純以手工打造,尺寸做不到精準統一,想要修復亦只能人工處理才能確保脗合一分不差。
儘管是用錢買來,藏家對老爺車的呵護卻如看護子女一般。香港氣候潮濕,而較之現代車,老爺車極為怕水,因此除了一般的保養護理,還需對機油、剎車系統等進行特殊照顧,否則高濕度會導致鐵皮生鏽以及車內皮質座椅老化等情況。幾位車友一致分享經驗:一定要將愛車泊於室內車庫裏,並且盡量選擇高層車位。香港老爺車會前會長賴紹昌(Arthur)更透露養車秘訣,他在車庫中使用抽濕機並維持恆溫,「25攝氏度為最佳。」
老爺車會會員六百
香港的藏家車友之間如何聯結、交流分享養車心得?「車會是我們的一個網絡。」類似歐美,香港藏家圈內亦有這樣的組織,名為「香港老爺車會」。這個於1979年成立的車會現已有六百名會員,定期舉辦豐富的主題活動,包括重頭戲每年十月中環遮打道車展,以及雙魚河周年午餐敘會、每月第一個星期日遊車河。車會與東華三院等機構亦長期合作,近期舉辦「慢活.自在每一天」藝術滿載老爺車遊藝會、探望老人並邀其乘坐遊車河等公益活動。車會負責人表示:「車會每年都舉行活動,只是多數不公開所以無報道。」
今年初的周年午餐敘會匯聚逾百部老爺車,會上舉行慈善拍賣,一輛1992年Jaguar XJS V12敞篷由已故會長劉振雄家人捐出,拍得八萬八千元全數捐贈VTC職業訓練局,以協助培訓本地汽車維修業人才。「很多玩老爺車的車友事業有成,不單愛好車,也想做一些社會公益的事。『Do well do good』,白天創業或打工,把自己的事做好,之後回饋社會。」袁國富對記者說。
除了圈內的聚會和公益活動,藏家提到,入會後方便辦理保險和行車許可證。一般保險公司認為老爺車風險大,不願意接受老爺車投保,因而不少會員通過車會聯繫購買保險。香港老爺車會老爺車許可證管理人吳家輝透露,本港未登記車牌的老爺車,如果想出門參加活動,就必須向運輸署申請行車許可證。申請時除了遞交車及車主的相關文件,車會亦會提供信函,證明參與車會活動或有其他原因要出街,比個人申請容易。
作為一種特殊的收藏品,老爺車收藏性與實用性兼備,它的美麗全在路上。老爺車車主說是藏家,亦不如稱之為車友或玩家。Kenneth父親劉振雄留下一輛1961年Jaguar Mark 2,其餘皆賣出。Kenneth坦承會量力而為,如果日後無足夠精力打理,也會選擇賣給真正懂得、愛惜它的人,「我們覺得不一定擁有才是最好,而是你保存它,讓它一直美麗地跑在路上,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它的美,才是最重要的。它有這個緣分一直留在香港,是經過無數前人的努力。」
(下期「馳騁」將於四月二十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