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拜山大吉\米哈

時間:2018-04-04 03:15:49來源:大公網

  掃墓,香港人又稱拜山。清明時節拜山,從小就是我期待的事,尤其拜我外公。外公在我念幼稚園時,已經過身,周而復始,拜外公成為了我成長的循環記憶。我們拜外公,三代人、五六個家庭、十數人齊聚,就是熱鬧。

  人多,等待的時間就自然長了,要等齊人從港九新界,正日上山到達墓前,往往要一個多小時,而且所有儀式長幼有序,人不齊,禮不成,掃墓的空閒時間就長了,因此,我又多了一些時間可以在煙霧中胡思亂想。

  在墓地,想得最多的故事,應該是愛情故事。一個小男孩遇上一個少女,女的比男的大四、五歲,這四五年的差距在小時候就是天與地的距離。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只因為掃墓,每年在墓前有幸遇見,而所謂的遇見,其實就是小男孩偷望這位姊姊。他也偷望她的爺爺,知道她是「周」家的長孫女。於是,每一年,小孩都總在周家墓前,嬉戲胡亂,就是為了騙來周家小姐的開口說聲:「小心啊」。某一年,周家小姐不見了,就這樣不見多年,直至到男孩十九歲那年的清明……

  當然,也有「鬼」故事。「從來無見過阿爸旁邊個鬼佬,有人來拜的嗎?」「鬼佬應該唔拜清明。」「唔好叫人鬼佬啦,不就是外國人嘛!」「哈哈,唔怕,你外公都係鬼佬,依度全部都係鬼。」「你們說,阿爸同鬼佬鄰居多年,識聽英文沒有呢?」「佢住了香港這麼多年,還是只會說潮州話。」一家人就這樣胡說八道,而我想:「其實,還沒有投胎嗎?」

  每年在墓前集合,年長的一輩話當年,最年輕一輩的連在拜誰都不知道,指着別家的照片說「爺爺」,然而,大家都在嘻哈喜樂。掃墓完畢,大家一起回到外婆家,吃拜山完的燒肉乳豬,大的開局吵鬧(間中吵架),小的走來走去,嬉戲耍樂。連怕熱鬧的我,也明白,掃墓拜山,念已故的親人,也親今天的親人,百無禁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