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佩利亞斯受到情慾的誘惑
今年香港藝術節的歌劇節目是法國作曲家德布西(1862-1918)的唯一歌劇作品《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製作者和演出者為威爾士國家歌劇院,三位主角:英國男中音Christopher Purves飾演戈洛、威爾士女高音Jurgita Adamonyte飾演梅麗桑德、南非男高音Jacques Imbroilo飾演佩利亞斯。
該歌劇院這次還帶來了骨幹合唱團9名——女高音4名、女中音2名、男低音3名。香港的Die Konzertisten合唱團25人被邀請參加演出,效果不俗。
德布西歌劇別樹一格
香港的歌劇愛好者在過去半個世紀裏,聽慣了意大利美聲歌劇,近年來開始品嘗法國歌劇和德國歌劇/樂劇,品種開始多樣化。
德布西選擇Maurice Maeterlinck的《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劇本,與其性格和品味有關,他覺這劇本合他的胃口:情節如夢境,較少強烈的戲劇衝突,沒有特定的時間與地點;而且不論歌詞、人物、場景、服裝,都以簡單為主。德布西創作時靈感如泉湧,令觀眾覺得在故事結束之後,音樂應該繼續下去,因為他的音樂與眾不同,具有不可思議之美,有着難以置信的「知覺想像力」。《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不屬於任何流派,似乎後無來者。這齣歌劇不像意大利歌劇那樣感情奔放,傾瀉而出,德布西所追求的是通過音樂讓感情作確切的、不誇張的抒發,並能忠實地反映劇裏人物的性格。劇中的人物不多,但都有鮮明的個性,如戈洛的粗暴、痴情,梅麗桑德神秘、純真,以及佩利亞斯的真摯、無辜。
三位主角唱演俱佳
歌劇裏沒有感人肺腑的詠嘆調,因此缺少繞樑三日的旋律,除了戈洛哀求梅麗桑德在去世前講真話外,梅麗桑德和佩利亞斯都不是高聲張揚自己的感情的人,那不是德布西的風格。歌劇裏有好幾首歌都平靜安寧,如第二幕第一場佩利亞斯叫梅麗桑德小心,「不要(將戒指)滑落水裏」時的唱段,緊跟着豎琴的滑奏表示戒指已沉入水中;又如第三幕第一場,梅麗桑德站在宮堡中的一座塔的窗口,梳理她長長的頭髮,唱道:「我那長長的頭髮」等,都是抒情小品。較能激動觀眾情緒的歌都是戈洛所唱:第四場,他強迫兒子偵察梅麗桑德與佩利亞斯之間的行為,以及第五幕戈洛急於在梅麗桑德去世前查問她有否做過對不起自己的事。這兩個場景導演處理得相當緊湊,顯示強烈的戲劇張力。第四幕戈洛對梅麗桑德施暴是整部歌劇裏的唯一的暴力場面。《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從開始到結束,歌詞和音樂都如詩、如夢地敘述這個的故事。
這次演出的英國、威爾士、南非、德國等演員的法語都很好,製作、舞台設計、服裝和燈光也頗具想像力。《閱藝》裏刊登Clive Bardo的評論:「舞台的一部分是籠子,一部分是猶如DNA形狀的螺旋式階梯,加上骷髏遺體的死亡暗示,以及此劇核心神秘象徵——水池。中世紀的服飾設計和渲染氣氛的燈光設計,也呼應這些視覺元素。」(頁49)
筆者頗喜歡這個製作和演出,三位主角都唱、演俱佳,尤其是飾演戈洛的Christopher Purves;另外,飾演戈洛與前妻所生的兒子伊尼奧爾德的Rebecca Bottone(女高音)都十分稱職。樂團與合唱團緊密合作,演出效果甚佳。
香港藝術節供圖 Clive Barda/ArenaPAL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