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愚人雜感/輕 羽

時間:2018-04-01 03:15:51來源:大公網

  小時候的課本教授《愚公移山》:「愚公門前有座山,大山阻路彎又彎。愚公要把山移去,大家說道難又難。」從前的老師要小孩子把這短短的七言詩反覆背誦;現代的老師發揮活動教學,可能會把孩子分成小組,然後扮演角色。有些扮村民,有些扮花草樹木,甚至是扮演石頭和大山。總有一位小孩扮演愚公,從盛年至老年,努力要移去大山,矢志不移。

  《愚公移山》的故事主旨是做人要有毅力,千萬不可半途而廢。不過,近年我曾看過一些突破傳統的兒童話劇,由成年人導演及表演,但以兒童為目標觀眾。該等話劇同樣說着愚公的故事,演出中段愚公已經真的把大山剷平,開拓了康莊大道。然而,故事後段卻有環保人士的角色登場,嚷着愚公將大山移除之後,鳥獸失去了棲息之所,土壤亦沒了滲水功效。如此說來,《愚公移山》竟成為環保意識的逆流。對於這種矯枉過正的創作新潮,我實在感到啼笑皆非!

  一些西方國家將今天視為愚人節,雖說有些民間傳說,但當然並非引經據典。在香港,市民可能只留意四月一日會否碰巧是公眾假期,此外並沒有其他特別意義。可是另一方面,因為從前殖民地政府以每年四月來開始財政年度,故此四月一日又好像有些迎新的意味。據聞從前有些公營機構,在三月底時仍未用完政府於上個財政年度給予的資助金,但又不想平白將沒用的資助金歸還政府,於是會匆忙向外採購任何物資。即使那些物資要在四月一日之後才能交貨,機構都沒所謂,更會預早便支付全部費用,務求取得收據而預先入帳。

  不少香港人對今天的獨特情懷,可能就是十五年前同日從中環某酒店高層一躍而下的張國榮。他那放浪不羈的形象,溫婉柔情的歌聲,令到萬千「粉絲」永遠懷念。「但願我可以沒成長,完全憑直覺覓對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