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小黃鴨與大南瓜/一 雯

時間:2018-03-31 03:15:37來源:大公網

  圖:巨型小黃鴨曾於二○一三年遊維港 作者供圖

  「睇睇又唔使錢!」Jacqueline常以此勸說「死宅」的我一同出門看展覽。我戲稱她是《珠光寶氣》的柯德莉夏萍,就差一邊吃着可頌,一邊呷着咖啡。她則教訓我:「生在福中不知福!」年初調派來港工作的Jacqueline比港漂四年的我識玩得多,總能挖到香港最新最潮又唔使錢的藝術活動。當然她也很捨得「砸錢」且精力充沛,曾試過周末一早去中環海濱練瑜伽,再連看兩部優先場電影,晚上趕去尖沙咀看偶像林奕華《聊齋》,沒事就流連於士丹頓的畫廊街,淘點小東西。

  她不時感嘆,香港公共交通發達,穿梭九龍新界港島輕而易舉,趕場真方便。對於經常打飛的見偶像的她,香港無疑是一塊寶地,深深俘獲了她的心。

  上周末,她再一次邀約我一起瑜伽,我內心是拒絕的。她說:「難道你不想看看草間彌生嗎?中環海濱長廊一帶最近放了許多藝術裝置,有大南瓜、大腳板,還有白馬和啤啤熊。」這吊足了我的胃口,一查原來是「藝遊香港Harbour Arts Sculpture Park」。我自稱是草間彌生忠粉,這次甘於被她「騙」出門。

  中環海濱長廊可說是得天獨厚,面朝維港海景,後面是添馬公園大片草地,旁邊還有摩天輪,確是一家大小天倫樂、情侶拍拖的周末好去處。今次展覽雲集二十一位外國及本地藝術家的十九件作品,除了草間彌生《Pumpkin: Big》,還有來自巴基斯坦裔藝術家Rasheed Araeen、英國烈女藝術家Tracey Emin等新作。藝術加海景,恍如一個「無牆博物館」。

  大南瓜當然最多人打卡,曾敏富的《Before Collapse》亦甚矚目,一雙炭黑「大腳」,是藝術家以自己的腳做模,將它放大,造成一件玩味十足的作品。金泓錫的《像熊一樣的形狀》,一隻看似由塑料袋製成的暗黑小熊,Mark Wallinger的《White Horse》,一隻大白馬款款而來,彷彿在演繹現代童話故事,饒有趣味,還有觀眾在Michael Craig-Martin的「大叉子」下席地而坐,一派春遊野餐之景。

  我們看着維港發呆閒聊,海風拂面而來,無比舒暢。Jacqueline遺憾說起對岸正關閉修整的星光大道,尚未能親睹李小龍像。我想起二○一三年的「橡皮鴨遊世界」公共藝術展,原本一個手掌大的小黃鴨,化身成為相當於六層樓高的巨型「小黃鴨」,漂浮在維多利亞港,成為城中熱話。整個維港化身為它的浴場,大細路小朋友名正言順、毫無顧忌地去排隊打卡,重拾童樂。

  巨型小黃鴨沒有傳統藝術品予人嚴肅和高高在上,簡單而有趣,令人不自覺回想起童年與膠鴨共浴,又或是看自己的孩子玩浴鴨,相信這是不少人不可切割的回憶,看着就格外親切自在。這應該是最成功的公共藝術之一吧。

  公共藝術的美醜常引起廣泛議論,於我看來,受歡迎的原因除了夠大夠吸睛,似乎還要夠貼地,通常取材自日常生活,或是流行文化,觀者只要一看就懂。至於「美不美」、「能不能發人深省」這些問題很難定義,觀眾打卡開心一笑不也一樣重要嗎?

  天南地北,扯東扯西,Jacqueline突然想起要趕場,我們便匆匆分別。沒走幾步,手機傳來她的簡訊:「中環又有新攪作!H Queen's!有奈良美智的雕塑展,周末走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