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3月24日訊 日前,恰逢建會十週年,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於北京舉辦了「茶聚十載情,共赴新時代」茶文化論壇及茶宴,近百位茶產業界領導、專家、文化界及新聞界人士、茶葉企業代表聚首一堂,暢談茶業和茶文化發展大計。
楊孫西先生強調,中國茶文化的國際化發展,要從年輕一代入手。他說,「要提倡茶文化,首先要從全世界幾千萬的華人華僑的第二代第三代開始,讓他們對正中國的茶文化有認識,讓他們喜歡品茶喝茶,再通過他們去影響當地社會的其他人群。因為華僑華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對當地社會很了解,他們傳播茶文化還可以用當地的語言表達。」通過年輕一代傳播茶文化,影響將更加深遠。
在成立的這十年里,中茶協在青少年茶文化教育和推廣方面也做了些工作。早在2009年,中茶協就跟中國國務院漢辦合作,做了550套茶具配以六大茶類的茗茶各一罐,送給全世界的幾百家孔子學院,希望將中國傳統茶文化通過孔子學院向全世界高等學府宣傳中國茶文化。
2016年8月,中茶協在香港國際茶展的攤位上設置「敬孝茶社」,組織來自香港四所中學已受茶藝訓練的青少年學子組成泡茶隊,設置富有中國特色的茶席,望青年學子能在此國際性的平台上體驗茶文化,並以傳統茶藝向本地市民及海外人士推廣中國茶文化;同期,在香港國際茶展的茶舍,中茶協組織了25名中學生登上舞台,進行大型青少年敬茶活動--「一杯國茶敬恩濃」,為在場的長輩和師長敬茶,展現茶文化之內涵,弘揚「敬」和「孝」的美德。
這兩年,中茶協主張以茶會友,寓學于樂,組織過兩次香港青少年茶旅活動,欲通過茶山遊學的方式,讓青少年了解內地茶產地以及當地的文化。這種通過遊學來學習茶文化的方式,深受青年學生的喜愛。中茶協所組織的「香港青少年武夷山茶文化體驗營」和「香港青少年潮州茶文化考察團」,吸引了分別來自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樹仁大學、恒生管理學院、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佛教何南金中學的學生參加。
潮州茶文化考察團學習了鳳凰單叢茶的生產過程和潮州功夫茶的沖泡,還觀摩了潮州木雕藝術、潮繡和古建築群體,全方位學習和體驗潮州功夫茶文化和潮汕文化。
在武夷山茶文化體驗營中,學生們除了欣賞到武夷山的秀麗山水,還到訪了標誌性的茶葉名企,學習武夷山的茶業發展歷史和製茶工藝,寓學于樂。
武夷山茶旅行程焦點:
下梅古鎮:茶文化體驗營以到訪萬里茶道發源地--下梅古鎮揭開序幕。下梅村是武夷山的重要茶葉集散地,因為茶葉貿易而帶來地方繁榮富裕。下梅古鎮至今仍保持富有明清風格的建築,磚雕、石雕、木雕藝術渲染著濃厚的鄉土氣息。
香江名苑:在集茶葉種植、研發、深加工、茶文化傳播交流、觀光旅遊於一體的茶文化體驗式休閒度假區中,同學們學習了岩茶的歷史、品嘗了不同種類的岩茶,大紅袍非遺傳承人指導下體驗搖青和炒青,觀看精彩的鬥茶表演,從理論到製茶、品茶、茶藝,進行全方位學習。
桐木關正山堂:桐木關一般設有哨卡檢查,普通遊客不可內進,此次遊學團,中茶協特別安排學生入內參觀,考察正山小種、金駿眉、銀駿眉等紅茶的發源地,學習了武夷紅茶的發展軌跡。
印象大紅袍:青年學生也觀賞了由著名導演張藝謀、王潮歌和樊躍領銜創作的《印象大紅袍》,透過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學習武夷茶史、製茶工藝、大紅袍的起源等歷史文化。
以茶山旅遊的方式學習茶文化,引起學生熱烈的反響,也驗證了楊會長的說法,通過年輕一代傳播茶文化,影響更大---中茶協的茶旅也受到許多家長的青睞。於是中茶協應邀試推出面向廣大茶友的茶山遊學團---「探桐木秘境 尋武夷岩韻」武夷山茶文化之旅。是次旅程安排在4月底,剛趕上岩茶開始采摘制作,可在武夷山深度體驗制作過程,品味武夷岩韻,並會進入不對普通遊客開放的桐木關拜訪正山堂,在香江名苑大紅袍非遺傳承人指導下體驗岩茶製作,更會品鑒岩茶四大名樅。同時,行程中還包含觀看《印象大紅袍》、泛游九曲溪、登天游峰等飽覽武夷靈山秀水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