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本飲食稍微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個民族對納豆的喜愛,而這種喜愛大概是所有日本料理當中最不被人理解的了,甚至有調侃說,如果能夠不皺眉頭地吃下納豆,那日料中就再沒什麼會牴觸的東西了。
近幾年不論在日本還是亞洲地區,人們都在極力標榜以納豆為首的發酵食品,營養價值高出同類數十倍,男士愛它可以排除膽固醇、分解脂肪酸恢復血壓,女士則對那排毒養顏、豐富維他命群的功用心動不已,可黏糊糊、臭臭的納豆究竟是如何獲得至高無上的地位,被人愛到極致、也恨到極致的呢?這大概要回到日本的平安時代,當時的納豆還是類似中國人吃的「豆豉」,隨着鑒真第六次東渡被傳入日本,只不過還沒發展到現在完全發酵的形態。當今日本人居家常備的納豆其實是土生土長,並非海外舶來,它的出現、製作過程也早成了一筆糊塗帳,只知道在一次戰役中士兵們剛煮好豆子就遭遇襲擊,匆忙把它們裝進稻草帶,幾天後發現豆子已經發酵,可吃過之後發現味道竟然也不錯,就這樣陰錯陽差地誕生了一份「民族食物」。
至於味道,初嘗的感覺確實有些一言難盡。但其實並非它不好吃,而是大多數人不會吃。拿最基本方法舉例,跟納豆的絕配,就是醬油。加上醬油攪拌充分的納豆可以充分調節黏稠性,口感更細膩順滑,刺鼻的氣味也會被很好掩蓋住。如果跟葱花、芥末、生雞蛋一起攪拌,那這碗蓋飯不但不難吃,還非常鮮嫩可口。前幾年大火的晨間劇《多謝款待》中,女主角為了讓心上人能吃納豆,想出了把食材剁碎、去絲,加入花生和山藥泥,最後包裹豆皮大火油炸的方法,不僅輕鬆俘獲了男主角的心,更是成為了很多社交網頁上的經典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