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從一篇內地網文談起/郭一鳴

時間:2018-03-23 03:15:48來源:大公網

  圖: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方興未艾   資料圖片

  前幾天好朋友李會長轉發一篇內地網文給我,題目是「寫在李首富退休時的瞎扯淡」,問我有沒讀過,並囑讀後有時間上網點評幾句。剛好我在另一個微信群也看到有人在討論這篇文章,不少內地朋友點讚叫好。作者署名「江南憤青」,經驗告訴我,談香港問題的文章而得到內地網友喝彩,通常都帶有情緒化的因素,所以我閱讀興趣不大。李會長是愛國愛港社團的前輩,非常了解國情,轉發該文應該有他的用意,恭敬不如從命,我便打開一讀,哇!洋洋灑灑12560字,應該不會是普通網友手痕之作,好吧,硬着頭皮讀完,原來作者是借李首富退休之機,行批判香港衰敗之實。近幾年內地網上網下有不少批評香港落後的聲音,當中不乏洞見也有不少偏見,哎!誰叫香港這些年不爭氣呢。這篇《寫在李首富退休…》萬字長文痛批香港樓市畸形,指香港樓價奇高但港人收入普遍不高,所以買不起樓,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舉例子說「大多數香港人年薪大概也就是25萬左右,扣稅後20萬左右,這兩年跟內地的工資水平相差並不是很大」,這就錯得離譜。如果年薪25萬要交稅5萬元,即稅率20%,那香港所謂簡單低稅制的美譽從何而來?實際上香港最高薪酬一族的標準稅率才15%,依2018/19年度標準,25萬年薪扣除個人免稅額之後只需交稅5800元,如果財爺高興,說不定還可以退稅七成呢。文中又提到著名食府阿一鮑魚因為捱不起貴租不得不關門,事實上阿一鮑魚富臨飯店只是搬到附近的信和廣場。至於文中說香港沒有中產階級,只有佔2%的有錢人和佔98%的「屌絲」,就更加是胡說八道。根據去年統計處數字,香港有一成家庭年收入超過一百萬元。這篇文章明擺是為痛批香港衰敗,正如標題純屬「瞎扯淡」,不值得反駁。我回覆了李會長,才知道他也很反感這篇文章。

  可是沒想到翌日又有人轉發上文給我:「喂,這是我讀到的講香港問題最有說服力的一篇,很多人讀了都說好,不過,想聽聽你老兄有何高見。」不是吧,這位仁兄不是憤青憤中,而是高學歷有車有樓的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中產,他的觀點有一定代表性。他說想聽我的高見,我聽起來內心卻有一點點不太舒服,也許文章作者痛批香港已然衰敗並且論證香港必然衰敗,於他和他的朋友們心有戚戚然。這一刻我才明白李會長希望我上網對該文作出點評,是擔心這類文章以訛傳訛積非成是,令內地民眾對香港形成錯誤觀感。

  近年香港發生不少問題,遇到不少挑戰,發展勢頭不如內地,在很多方面被其他省市,特別是毗連的深圳趕上甚至超越,樓市漲勢失控,很多香港人覺得很抑鬱很不滿,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在反思,泛政治化和激進的風氣似有消退之勢,務實傳統正在回歸,加上中央大力支持,事實證明香港根基牢固優勢仍在。曾經斷言「香港已死」的西方媒體已經道歉,為何內地作者也來湊熱鬧,而且獲得內地不少網民認同喝彩?

  這讓我想起大灣區合作問題。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不少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關注如何建立統一市場,如何克服「一國兩制」下人流物流資金流方面存在的困難和障礙,如何解決三地不同司法制度的差異所帶來的種種問題等等。不過,筆者認為還有一個問題必須認真面對、亟待解決,就是如何打通三地人心的隔膜。粵港澳隔鄰且同屬嶺南文化圈,操同一種粵語,溝通起來毋須轉換「頻道」,但由於歷史和政治的原因,三地官員和民眾相互了解很不夠,包括對彼此的政治、法律、教育和稅制、社會福利制度等等了解很不夠,而基於不了解所造成的無形隔膜,對於大灣區合作,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有形的制度和體制障礙,更難在短期內克服。要克服人心的隔膜,首要是加強溝通,增進彼此了解,香港市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應該多了解國情省情,這方面社會大致已有共識,而大灣區各內地城市的民眾也應該增進對港澳社會的了解和認識,這方面似乎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加強溝通交流雖是老生常談,卻不能不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