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季老談散文/言 青

時間:2018-03-22 03:15:42來源:大公網

  季羨林教授是我國著名學者,語言學家,文學家,享譽海內外的學術大師。六十多年前,我們在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學習時,季老是該系的系主任,我們一直在他的教誨下成長。畢業後在工作崗位上幾次見到季老,其間,我隨先生在中國駐韓國使館工作時,記得是一九九五年十月,季老去韓國訪問。我們喜出望外,恭恭敬敬地把老師請到使館和我們共進晚餐。已進入耄耋之年的季老幽默又隨和,他高興地叫我們「老學生」,歡談中還邀請我們回國後到他家做客,我們愉快地應允。

  退休後最初幾年,我們每年都在五月四日北大校慶時回母校參加慶祝活動,活動結束後,就到校園內的朗潤園季老家中拜訪季老。一九九九年五月四日那一天,我們去看望季老,在那間不大又樸素的客廳裏,他像慈愛的老父一樣和我們聊家常。我和先生想,坐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一位學富五車、著作等身的大學問家,何不趁此機會向他討教一些我們感興趣的寫作問題。

  其實季老也非常願意同我們談他在寫作中的感受。我跟季老說,我很喜歡散文,家裏的書櫃中擺放着好幾本名作家的散文集,我都細細讀過,但我仍然不知如何給散文下定義,我覺得它很神秘,只有作家能寫,普通人是寫不好的。季老聽了呵呵地笑了起來,他說其實散文一點也不神秘,最能感動人的散文往往寫的都是身邊瑣事,包括你周圍的人物、事物、景物和你的即興感觸。但人和事及你的感觸都必須是真實的,只有真實地描寫真實的身邊瑣事,才能真正撥動千千萬萬平常人的心。寫到此,我想起大公報大公園副刊的筆友姚船先生曾對我們說過,他說文章特別是散文要有「鏡頭感」。這句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我想鏡頭感就是真實感吧?不過「鏡頭感」更形象化了。

  季老還說,散文應該以抒情為主,敘事也要有抒情的成分。所謂抒情,不是華麗辭藻的堆積,而是你用真摯樸素的感情,對周圍人物事物景物作真實的描述,語言也不故意扭捏做作,才能感動讀者,引起他們內心深處的共鳴。季老還說,他寫東西有一條金科玉律:凡是沒有真正使自己感動的事物,絕不下筆去寫。

  季老說,千萬不要勉強寫東西,不要無病呻吟。沒有靈感,就沒有寫東西的迫切願望,在這種時候,如果勉強動筆,寫出的東西必然是如同嚼蠟,因為這種時候你的感情是空洞的,寫出的東西也是虛偽的,連自己都不感動,怎能去感動別人。

  季老說,因為他不輕易動筆寫散文,所以他的散文作品並不多。其實,季老從年輕時就創作發表了許多散文雜文作品。年輕時,他曾在德國主修印度學,一九四六年回國,即投身到印度古代語言、中國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等廣泛的學術研究領域,發表了大量着作,成為學術造詣頗深的著名學者。與此同時,還創作了大量優秀散文雜文作品,對中國文壇有很大影響,成為文壇的著名作家。季老對我們說,他寫散文已經有五十年的歷史了,但由於主要從事學術研究,寫散文多少帶點客串性質,所以散文水準好像還是小學水準,至多是中學程度。他的這種謙遜精神深深感動了我們。季老又給我們講了許多關於散文的語言、結構、開頭、結尾等問題,讓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散文課。

  臨別時,季老送給我們四冊《季羨林散文全編》,我們如獲至寶,回家一口氣讀了兩本,十幾年四冊已經讀了好幾遍,作為我們寫文章的範文。我不再覺得散文有多神秘,我正繼續努力,按照季老的教導,把我那真正是小學至多是中學水準的寫作再提高一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