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國家寶藏》走進香江揭尋寶幕後

時間:2018-03-20 03:15:49來源:大公網

  圖:《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于蕾在港接受《大公報》獨家專訪    /大公報記者黃璇攝

  聽到「國家寶藏」這個節目名稱,讀者可能會認為它和印象裏寂寞的文博類節目一樣,單純說教、無聊乏味──如果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自去歲末在央視綜藝頻道開播,至上月中圓滿收官,《國家寶藏》可說是一夜爆紅,接連「十期不衰」。

  一檔介紹文物的節目,何以讓人欲罷不能?一個關鍵是它結合年輕人的喜好,由明星擔任「國寶守護人」,首集便邀請港人熟悉的演員梁家輝,現場演繹國家寶藏背後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成功激起了觀眾對中華文化的潛在熱情和文化自豪感。第一季尚在熱播之時,網友就紛紛呼喚第二季的來臨。節目組昨日終於帶來好消息:《國家寶藏》第二季目前正在緊張籌備中,將在五月「國際博物館日」期間正式啟動,並於本年度第四季度播出。/大公報記者 黃 璇

  《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于蕾及主創團隊昨日在香港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暢聊這檔「爆款」節目的創作起源,以及「尋寶」幕後的故事。

  明星演繹 雅俗共賞

  從一四二○年建成算起,歷經歲月長河的紫禁城將在二○二○年迎來六百歲生日,為此故宮博物院聯合八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以「國家寶藏」為題舉辦了一次特展——每個博物館只選出一件寶藏入主特展,《國家寶藏》節目據此製作。在第一季中,每集一間博物館並推薦三件鎮館之寶,交予大眾甄選。為了串聯起每一件寶物的前世今生,節目特邀內地知名演員張國立作為「001號講解員」,並邀得眾多明星擔任「國寶守護人」,讓不會說話的文化「活起來」。二十七名大家耳熟能詳的演藝界人物,在節目中擔任「國寶守護人」講述國寶的前世,而考古學者、文博人員、講解員作為「今生人物」講述國寶的當下。

  問及如何想到邀請影視明星出演這一創意,于蕾笑答,對於許多對國寶幾乎零認知的觀眾來說,明星擔綱「國寶守護人」也許就是一開始觸發他們觀看節目的理由:「觀眾想要了解,這些明星為什麼走進這檔節目?他們演繹了什麼?又感受和分享了什麼?我相信最終吸引並傳達給觀眾的,一定是我們國寶背後的故事、節目中間流露出的動人情懷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深入淺出,雅俗共賞,這也是她期望達到的。

  訪問中于蕾講到,雖然每個省份都有省級博物館,大部分城市也有博物館,但總體而言,公眾離文物的距離還是很遙遠,大部分人對文物也非常「隔膜」。

  作為伴隨這檔節目從無到有的人,最讓于蕾及主創團隊感到欣慰的是,節目組分為二十七個攝製組,分別前往九間博物館所在地,拍下每位明星來到博物館與自己「守護」的國寶「相遇」的過程,為「守護」的意涵增添了一層更深的意義:「無數的協調、無數的調配、無數的聯絡,真的挺難的。所有人都說從來沒有節目組這麼合作過,從博物館的角度來說,他們覺得文物都很矜貴,他們不願意沒事拿出來讓人拍來拍去。所以,我們其實有很大的溝通成本,需要解釋很多才能讓人知道我們到底要做什麼。最終我們還是堅持下來了,效果還挺理想的。」

  籌備續集 年尾開播

  例如梁家輝作為「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的守護人,在第一集中他需要為觀眾講述司馬光父子守護石鼓的故事。要演古人,還要念大段拗口的台詞,對於他這個土生土長從小講粵語的香港人並非易事。梁家輝帶着觀眾的視角走進博物館,帶着敬畏的心走近這件國寶,無論是前期梳理文物,或是節目錄製過程中都對自己要求非常高,他對此產生的所有的激動和驕傲也會引發觀眾的激動和驕傲。

  對於新一季的節目形式,于蕾透露「第一季我們最後選定的這九家博物館,除了故宮博物院以外,其他八家是首批『國家級重點博物館』。第二季會逐漸開拓更多領域,但不出意外的話,下一季還是以『故宮』為開篇。」她表示,節目形式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會在現有的基礎上就故事本體做得更好,讓文物故事在視覺呈獻上看起來更加炫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