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洛夫(前排中)三月三日出席詩集發表會,與現場粉絲合照/中央社
【大公報訊】綜合新華社、中央社報道:台灣著名詩人洛夫(莫洛夫)十九日凌晨在台北「榮總」醫院因肺部疾病去世,享年九十一歲。洛夫兒子莫凡透過友人證實父親去世的消息,家屬希望低調並感謝各界關心。
《昨日之蛇》月初出版
洛夫原名莫洛夫,一九二八年出生於湖南衡陽,一九四九年赴台,畢業於台灣淡江大學英文系,曾在東吳大學執教多年。一九五四年,他與張默、瘂弦在台灣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其詩歌意象繁複,表現手法近乎魔幻,有「詩魔」之稱,出版了《時間之傷》、《因為風的緣故》、《漂木》等大量詩集、散文以及譯作。他自評詩歌創作經歷:「小學時代學習背誦唐詩宋詞等傳統文學經典,青年時代希望有所突破,因此又學習了大量西方現代主義詩歌,但是我不久發現它晦澀難懂,又回過頭重新審視和學習中國傳統的文學經典,流連在『那個煙雨朦朧的埠頭』,最後完成了從古典到現代再到古典的昇華。」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起,洛夫經常返回大陸尋根、探親、講學、交流、辦展。
洛夫生前出版最後一本詩集《昨日之蛇》,三月三日才在飛頁書餐廳舉行了新書發表會。遠景出版社總編輯葉麗晴表示,當天有不少文壇好友前往祝賀,但洛夫身體不好,「才一上台說話,就急着要拿氧氣筒」,最後葉麗晴改變發表會模式,邀請在坐讀者向洛夫自我介紹。
《情詩集》即將完稿
那場新書發表會包括作家林煥彰、新象文教基金會創辦人許博允等都出席,粉絲們各自報上姓名並大聲說:「洛老,我是你的鐵粉」,就連洛夫的太太陳瓊芳都難得大喊:「我不是鐵粉,是你的鋼粉。」
在場有來自台灣、大陸的粉絲約八十多人,最後全都起立向洛夫致敬。葉麗晴說,如今想起來,「那天有如向洛夫作最後的致敬」,場面溫馨感人,這也是洛夫最後一次在公開場合露面,發表會隔天,洛夫就住進醫院。
葉麗晴說,早上她撥電話到洛夫家,起初一直沒人接,撥了好幾通,陳瓊芳才接起電話,話筒那端聲音沉重,緩緩地說着:「老師走了,他還記得,你要帶他去吃牛排。」讓葉麗晴忍不住淚崩。
葉麗晴表示,二○一四年前遠景出版洛夫的《唐詩解構——洛夫的唐韻新鑄藝術》,當時便和洛夫夫婦成為忘年之交。
洛夫最新的詩集《昨日之蛇》,內容圍繞談動物,似乎是反璞歸真,葉麗晴認為:「洛夫把自己和動物連在一起,也是描述人最終要回歸到大自然,當中有很多哲思。」
葉麗晴表示,洛夫即便到九十歲仍不停創作,本月三日發表會上,陳瓊芳曾透露洛夫不只《昨日之蛇》,還有一本《情詩集》即將完稿,當時陳瓊芳還笑說:「會催促洛老趕快寫」,如今隨着洛夫過世,這些情詩已成遺作,是否出版仍未定。
二○一一年曾擔任洛夫詩集《禪魔共舞》編輯的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楊宗翰說,台灣是洛夫居住最久的地方,但大陸賦予他詩壇的地位更高,二○一五年首屆「李白詩歌獎」就是《洛夫詩全集》最終勝出。
洛夫和余光中一直被世界華文詩壇譽為雙子星座。一九七九年三月,洛夫訪問香港時余光中陪同他去邊界落馬洲通過望遠鏡看大陸,由於洛夫的童年都是在大陸度過,此時,離鄉三十年,故土近在咫尺卻過不去,有家不能歸,近鄉情切,於是寫下了與余光中的《鄉愁》同樣膾炙人口的詩作《邊界望鄉》,傳神地表達了游子懷鄉咫尺天涯的傷痛、落寞和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