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書法/任林舉

時間:2018-03-16 03:15:49來源:大公網

  看楊先生寫字,如沐春風。

  每次臨案之前,他都要淨手焚香,凝神靜氣。一襲寬鬆、隨意的便服,倒顯現出幾分嚴謹與聖潔。秋陽的逆光低低的,從案幾背後的窗口斜射進來,將他頭髮與肩胛的輪廓描成一條曲折的亮線。

  如果有什麼話想與他說,都要趕在這個節點之前,一旦他提起筆就很難再和他搭話。他會像自己手中的筆和筆端的墨一樣,把生命裏所有的能量都通過一個隱秘的通道注入宣紙上的字。那些婀娜多姿的漢字的姿態就是他生命的姿態和靈魂的姿態。

  古來,以毛筆書寫漢字並不是一門單獨的藝術。唐代大詞章家和書法家柳宗元曾這樣教導自己學生:「道假詞而明,辭假書而傳,要之之道而已耳!」他的意思很明白,書法不過是抄寫文章的工具,而文章也不過是明道的工具,都不具有終極意義。二者之間的關係,想來大約相當於戀愛與生子。到後來,隨着書寫工具和手段的升級,人們不得不拋開手中的毛筆,這才發現,以毛筆書寫漢字,竟然別有一番隱秘而愉悅的滋味。

  關於書法的歷史、功能和存在意義,楊先生從來不妄加議論,就像一個聖徒從來不妄議他的主一樣。楊先生生性恬淡、沉穩、不事張揚,所以他的字雖好,但名氣不大。小城人鑒賞能力低,眼界窄,只看重媒體的宣傳和個人的造勢。所以,很多附庸風雅的市民和官員爭着搶着出高價去買那些表演「懸」紙、以拖布代筆或邊跳舞邊寫的「書法」。

  不少人為楊先生惋惜,覺得他的字蘊涵着更多、更高貴的藝術品質,便勸他也適當地表演一下,以取眾悅。楊先生兩眼一橫,面若冰霜:「我只會習字,不會耍猴兒!」

  這幾年,大陸的書法熱似乎越來越盛,市面上的「大家」和「大師」也越來越多了。但每遇眾人揮毫炫技,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懷念起楊先生。

  一別經年,也不知道楊先生在不在了;更不知道他在小城是否得到了應有的尊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