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詩中數學/蓬 山

時間:2018-03-13 03:16:05來源:大公網

  數學被譽為自然科學的王冠,詩則是文學的王冠。兩頂王冠也會不期而然地相遇,而散發別樣的光輝。南朝樂府有一首《懊儂歌》:「江陵去揚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王漁洋的評價是「愈俚愈妙,然讀之未有不失笑者」。

  這首詩從字面上看,不失為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但仔細想想,卻饒有生趣,刻畫得很真實。於相思之中有些許嗔怪,許多男女相會前夕,可不就是無心他事而頻頻計算着剩下的時間和距離嗎?在飛機上看表,在列車上數站,都是如此。

  有加減,當然也有乘除。駱賓王的「百年三萬日,一別幾千秋」,作為給逝者的輓詞和對人生的嗟嘆,將百年換算為三萬日,更有譬如朝露之感。但與李白相比,其文學意境與數學水準又都稍遜一籌。《襄陽歌》中「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從數學計算上更精確,而氣魄也更豪放遼闊。

  細心看會發現,這裏面還藏着一個「暗扣」,除了前半句已給出乘法結果外,後半句還引導讀者進一步計算。謫仙人每天三百杯,這三萬六千天下來,可就是一千零八十萬杯。李白在用字方面向來大手筆,「危樓高百尺」、「飛流直下三千尺」、「白髮三千丈」,但在數量級上都比不上這酒量。

  其實,這些詩中的數學屬於「副產品」,還有一些則是為了講授數學而專門作的打油詩,自然沒有多少詩意,但琅琅上口,通俗易懂。李白在這方面又有貢獻。《李白沽酒》:「李白街上走,提壺去買酒。遇店加一倍,見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壺中酒。試問酒壺中,原有多少酒?」這道題並不複雜,用數學方程式可以算出酒壺中原有八分之七斗酒。若按杜甫給出的「李白斗酒詩百篇」的產量標準,這些酒夠李白寫八十多篇好詩了。這類古詩式的數學教案,明代程大為《算法統宗》、清代徐子雲《算法大成》都有許多案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