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兩地書法展 譜香江之春

時間:2018-03-13 03:15:42來源:大公網

  圖:聶成文(左起)、朱濤、吳志華、王英偉、趙學敏、何靖、蘇士澍、陳積志、朱文、盧文端、施子清擔任開幕禮主禮嘉賓 /大公報記者李亞清攝

  【大公報訊】記者李亞清、劉毅報道:正值戊戌新春,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召開之際,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書協香港分會主辦,中聯辦宣文部支持的「香江之春書法藝術展」即日起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至本月十六日。展出來自內地及香港兩地書法家的共一百四十五件作品,其中內地八十件、香港六十五件,體現兩地書法家崇尚藝術、追求和平的美好情懷。

  145作品展美好情懷

  開幕禮於昨日下午舉行。出席活動的主禮嘉賓包括: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及顧問聶成文、中聯辦副主任何靖及宣文部部長朱文、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趙學敏、香港民政事務局署理局長陳積志、香港藝發局主席王英偉、中國書協香港分會主席施子清、榮寶齋黨支部書記朱濤、中國港澳台僑和平發展總會會長盧文端、康文署副署長(文化)吳志華。此外,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宗家順和冉繁英、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林廣兆、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吳宏斌及副會長盧金榮與陳國民、中銀(香港)總經理謝小玲及副總經理莊芳毅、中銀(香港)助理總經理呂天從、立法會議員吳永嘉、聯合出版集團董事兼副總裁李濟平亦出席開幕禮。

  蘇士澍致辭時表示:「書法是東方藝術的代表。兩地書法家通過漢字書寫,在完成表達情意的實用功能的同時,以獨特的表演形式和筆墨的韻律融入人對生命的感悟與思考,這正是書法藝術傳承發展及繁榮的內在生命力,也充分說明血濃於水的兩地親情關係。」

  陳積志致辭說:「三月是香港藝術月,在大型藝術博覽會和藝術節舉行的同時,文藝機構也舉辦各樣活動,讓全市充滿藝術氛圍。書法是我國國粹,亦是藝術修養和情操的表現,特區政府支持、保存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同時鼓勵藝術創作和創新。」

  王英偉表示,「香江之春」展覽為香港帶來別樣春天,希望兩地藝術家的交流合作繼續下去。香港藝發局近年來積極推動香港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希望今後爭取更多資源支持各類藝術,尤其是在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過程中,與內地藝術家共同合作與進步。

  篆行草楷隸兼備

  蘇士澍為本次書法展題字,以及撰寫對聯:「國泰民安逢盛世,風調雨順頌華年。」談及今次書法展時表示:「今次書法展是在十九大之後第一個春天舉行,又恰逢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意義十分重大。來自內地的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皆為書法名家,篆、行、草、楷、隸,不同書體,兼而有之。不論是自撰文字,抑或是對聯,內容多為讚頌祖國發展,以及祝福香江。書法家們以筆寄情,抒發感想。」他補充道,香港書法家作品反映香港回歸之後,書法事業得到長足而蓬勃的發展,可謂一片欣欣向榮,特別是本次書法展更能加強兩地的文化交流及共同發展。

  隨後,他又帶領《大公報》記者觀看展廳書法作品,除卻蒼勁有力的筆觸,氣勢恢宏的書體,內地和香港書法家皆以筆為媒,抒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比如來自內地的張飆,以「無愧歷史選擇,不負人民重託。實現偉大夢想,鑄造嶄新山河。」表達對富強中國的讚頌;另一位內地書法家鄭曉華,則以對聯:「雄圖築夢遠,翰墨寄情深。」展現對中國夢的期待;而香港書法家唐龍和錢開文就分別以小篆:「香水滌心靈,獅山閱古今。」和行書:「不忘初心,開拓前景。」呈現對香港的讚美和對十九大精髓的領悟。

  現場展出不少名家作品,尤以施子清的自撰書法引人矚目,以四字為一體總結整個展覽,其言:「香江之春,百卉芬芳。一國兩制,大道康莊。華夏騰飛,藝文煒煌。中國書協,鳳翥龍翔。香江聯展,翰墨生香。筆參造化,意韻飛揚。蘭亭修禊,曲水流觴。海隅俊彥,盛事共襄。同申雅懷,喜聚華堂。傳承道統,創新志昂。文化自信,策翼騰驤。」筆墨龍蛇,墨韻懾人,字裏行間洋溢深遠氣韻,筆墨所到之處,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

  施子清認為,書法家自古不易為,但修書法之人需自信,耐得苦,且書法可增進知識,修心養性。他參觀中國書協香港分會會員作品後讚道:「每一件作品都有進步,相當有水平。」

  中國書協香港分會副主席吳任以草書書寫康有為的《論書絕句》,只因在他看來,今人修習書法,須有出處,重視傳統,從古代書畫汲取營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