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神話與科幻(無論是小說或電影)都有着一脈相承的源流、主題,以及結構。神話是古時的科幻,科幻是當代的神話,就像有說,最早有關「改造人」(cyborg)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神話的斯芬克斯謎語之中,那「晚上用三條腿走路的動物」。此說是牽強,還是洞見,另文再談,但要說從神話到科幻都沒有給遺忘的角色,首推普羅米修斯。
普羅米修斯的神話,大家耳熟能詳。普羅米修斯用泥土造人,並違抗宙斯的禁令,從奧林匹斯盜火送人。宙斯大怒,將普羅米修斯鎖在高加索山的懸崖之上,派惡鷹每天啄食祂的肝,又讓祂的肝每天復原,要祂承受無間痛苦。
如果造人盜火的普羅米修斯屬於古代,那麼屬於未來的普羅米修斯,要記作為《異形》前傳的科幻電影《普羅米修斯》。此電影由列尼.史葛執導,講述一艘名為「普羅米修斯號」的太空船,前往外太空尋找人類起源,卻最終觸及人類滅絕災難的故事。故事的懸疑在於,究竟「普羅米修斯號」所寓意的「造人者」是指人類、智能機械人,還是異形呢?
我認為,要解答這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那往往給人忽視了的「第二代普羅米修斯」。更準確地說,第二代普羅米修斯的故事,大家還是熟知的,只是都忘了他的稱號,那就是瑪麗.雪萊的名著《科學怪人》。大家都會記得《科學怪人》,也會記得原文書名《法蘭克斯坦》(Frankenstein),卻鮮有人記得起原著的副題《現代普羅米修斯》(or, The Modern Prometheus),而且大家要注意,法蘭克斯坦並不是科學怪人,法蘭克斯坦是創造科學怪人的那一個瘋狂醫生,也就是現代的普羅米修斯。
三個時代的普羅米修斯,從古代神話到當代科幻,互相指涉,這不是後人借前人的創作穿鑿附會,狗尾續貂,而是從古到今,故事都在處理一個人性深層的巨大恐懼:對於人的超然創造力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