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閨秀文化「木魚書」/張 茅

時間:2018-03-11 03:15:31來源:大公網

  圖:「木魚書」封面上的精美插圖/作者供圖

  「木魚書」是嶺南地區廣泛流行的民俗文化,一本書說一個故事,如「薛仁貴征東」,依書而唱,可說是一本歌書,清至民國初年,廣州、佛山、順德、東莞至珠三角風行;當時香港雖由英國管治,「木魚書」仍十分盛行,不下於廣州、佛山,「五桂堂」是本港印刷發行「木魚書」的主要出版社,至一九七二年始結業,此後再無「木魚書」出版,加上外國學者搜羅,市面已告絕跡。

  在上海街一家無名書店,我曾購入兩本。書店設在舊樓地下,店主年過六旬,不修邊幅,形如街邊小公園閒坐的老街坊。他的書店除了少量書籍上架,九成的書刊堆在店的中間位置,堆得比人還高,說堆積如山沒有錯。書山可能藏寶,相信他也不知,讀者則在亂書堆尋寶,十分不容易,只能盡力翻看面層,好書可能埋在中層與低層,永遠不見天日,這種賣書方法,全港只有這位老店東,書店不像書店,書攤也不是,店裏連一張枱也沒有,他坐在書堆邊的單頭櫈,似不在乎生意如何。我是常客,習慣在書堆亂找,給我找到兩本「木魚書」,便買下來。同是旺角區的奶路臣街,域多利戲院右側一條短巷,有一家賣舊書舊畫報的書攤,對面又是專售舊書的「三益書店」,後來三益遷到軒尼詩道,當年我請店東若收到「木魚書」就留給我,未有結果,他已結束書店移民加拿大。這都是七十年代初的事情。

  我的兩本「木魚書」搬家時遭我棄置,因書本過多,佔去不少地方,狠心清理一大批,想深還是對「木魚書」作為嶺南獨特民俗文化認識不深。買「木魚書」只因為我祖家曾經有過,小時候已在香港聽過祖母、姑母唱「木魚書」,她們的抽屜各自放有,興致時或感觸時便唱。有時唱:「北風起,晚風番,問郎出路幾時還,快者離嬌三兩晚,遲者離嬌半個月間。」少年的回憶使我買下來。

  文學家鄭振鐸雖不是廣東人,相信是「木魚書」最早研究的學者,他把「木魚書」編寫入《中國俗文學史》著作中,列為嶺南重要民俗文化,在珠三角鄉鎮,每家每戶有「木魚書」,唱木魚成為家庭娛樂。

  「木魚書」兩大收藏家鄭振鐸、梁培熾,鄭振鐸自說藏三、四百本,可見他收藏甚豐,並認真致力進行研究。梁培熾是香港學者,著有《香港大學所藏木魚敘錄與研究》,據知他藏有三百至四百種,約二千冊。

  起源於明末,清代以後興盛。屈大均《廣東新語》曾記載演出盛況。早期木魚歌都是隨編隨唱,後來才記錄曲詞,輾轉傳抄,或刻印傳唱。抄本或刻本皆稱「木魚書」,「木魚書」是木魚歌的唱本,以廣東話寫作。後來衍生龍舟歌、南音。原本木魚歌是即興表演,後來才有唱本「木魚書」。有的「木魚書」是原有曲詞記錄之後傳抄、刊印,刊本、抄本的數量有記載可查的約有五百部,四、五千卷之多。從明末到民國初年,曾刊刻出版了許多木魚歌書的書肆多達五十多家,其中包括近二十家標明所在地在廣州。木魚與蘇州彈詞不同,沒有開篇、詩、詞、套數和說白。演唱時用二胡、古箏、琵琶、三弦伴奏,或用竹板擊節,女性在閨中自娛清唱,在香港、廣州及南番順的家庭廣為流行,唱法分正腔和苦喉兩種,《陳世美不認妻》、《客途秋恨》、《金山客嘆五更》、《華工訴恨》故事淒怨,用「苦喉」唱法,《西廂記》、《背解紅羅》、《鍾無艷》、《萬花樓》、《金刀記》用正喉。唱法大眾化,因此廣為流傳,且為家中婦女喜愛,作為閒時娛樂。

  近二、三十年,外國不少漢學家研究「木魚書」,來香港搜購各舊本,在英國、法國、日本、俄國、美國學者收購下,港市面舊本書已經甚少,搜遍舊書店難見一本「木魚書」。一位在美國長大的台山木漁民歌手,在白宮領取「美國國家傳統獎」。其中《花箋記》、《二荷花史》有英、法、德、荷、俄譯本。倫敦、巴黎、哥本哈根圖書館皆藏。

  「木魚書」內容起初是「勸世文」,後來題材廣泛,少年時聽《陳世美不認妻》、《阿蘭與亞瑞》,至今印象猶深,坊間流行的有《薛仁貴征東》,原來還有不少從演義小說改編:如《萬花樓》、《金刀記》、《鍾無艷》、《四下南唐》、《白蛇雷峰塔》、《再生緣》、《背解紅羅》、《梁山伯牡丹記》、《陳世美三官堂》、《三姑回門》、《老糠記》、《梁天來告御狀》;反映「賣豬仔」華工苦難生活的《金山客自嘆》、《金山客嘆五更》、《華工訴恨》等。

  其他題材,如《玉葵寶扇》、《亦朋種花》、《金絲蝴蝶》、《梅李爭花》、《錦繡食齋》、《呼家後代》、《客途秋恨》、《大宋高文舉》、《紫霞杯》。《紫霞杯》更是第一個「木魚書」的民間故事被拍攝,由南洋影片公司出品,侯曜編導,羅品超及梁雪霏主演。其他有《三國》、《好逑傳》、《玉嬌梨》、《平山冷燕》、《金簪記》、《西廂記》、《琵琶記》、《花箋記》、《二荷花史》、《珊瑚扇金鎖鴛鴦傳》、《雁翎媒》。其中《花箋記》、《二荷花史》有外文譯本。

  「木魚書」及客家山歌,早年在本港流行,客家山歌在新界還有長者會唱,隨着這一代老去,能唱的人越來越少,需及時搶救。「木魚書」民間收藏甚少,主要為大學圖書館藏,市民沒有機會接觸,許多人不知「木魚書」這回事,逐漸被遺忘至消失。香港中央圖書館應闢「民俗文化」總目,以下按書本內容分類,書本多為舊本或古本,珍貴而難得,可以不設外借,只供館內閱讀,讓大眾有機會認識更多的民俗文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