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新疆住蒙古包踏大草原

時間:2018-03-11 03:15:28來源:大公網

  圖:小姜在蒙古包裏彈奏冬不拉

  祖國有三個地方我一直很感興趣:哈爾濱、西藏和新疆。哈爾濱的雪鄉名聞天下,怕冷,一直不敢去,在內子(鄉下妹)鼓勵下,終於去了,真的很美。西藏,因為患有高血壓,怕死,但計劃活到差不多的時候,才去這個離天堂最近的地方。於我而言,新疆是個神秘而夢幻的地方。鄉下妹多年前在路上結識的新疆大學生小姜,現在是伊犁的一位醫務人員,多次邀請我們去玩,去年成行了,小姜特別請假全程陪遊。/鄧鉅川 文、圖

  此行還約了老友古仔小文兩口子,從廣州飛烏魯木齊,再轉機往伊犁。

  新疆古稱「西域」,地處中國西北部邊陲,亞歐大陸腹地。獨特的地理環境,使這裏成為促進人類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古老的絲綢之路橫貫東西,眾多民族在這片遼闊的土地往來遷徙,繁衍生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絢麗多彩的西域文化,逐步形成新疆多民族多宗教並存的多元文化格局。十三世紀初,蒙古人進入新疆,對西域進行了長達六個世紀的統治,大量蒙古人融入維吾爾人中,蒙古人的生活模式同時被帶入新疆,比較明顯的是蒙古包。

  伊犁以羊食為主

  想像中的伊犁是藍天白雲,但那天卻一片霧霾。小姜早就在機場等候,開着小轎車將我們一行四人載到她親戚空置的溫馨住宅,設備齊全,打掃得乾乾淨淨,連早點都準備了。一切安頓妥當,然後她回去自己住處。

  伊犁市中心比較寧靜,水果種類豐富,飯店提供以羊為主的食物,不吃羊的旅客有點麻煩了。意外發現一家自製乳酪雪糕店,雪糕爽滑可口,帶有濃濃的羊膻味。羊與榴槤一樣,喜歡的人認為無上佳品,相反則……

  對街是一列畫廊和工藝品店,輕輕跟小姜說,我想體驗一下蒙古包,小姜回應:新疆人稱「氈房」,早安排了,但不知你們香港人能否適應。今天先看看伊犁的市容吧。

  我對蒙古包和大草原充滿好奇,只在電影中見過,曾打算遊內蒙古,就是為了蒙古包。聽說新疆同樣看到蒙古包和大草原,這次還有熟人接待,太好了。

  翌日,遊覽清水鎮的「解憂公主薰衣草園」,雖不算最美之時,仍然十分壯觀美麗,拍了不少照片。根據資料,「解憂公主」是奉漢武帝之命出嫁西域烏孫國(即今新疆伊犁)和親的劉解憂,歷史上的解憂公主可說比王昭君更偉大的和親公主。這個花園只是借古人命名,並無實質意義。

  午飯於附近的農莊享用,全羊餐,飯前附送的草莓香甜爽口,廣東吃不到的佳果。下午往那拉提國家森林公園,內有盤龍古道、大草原,遊人可付費騎馬射箭,也可乘坐觀光車遊覽風景區,公園是要買門票的。遊罷回到停車場,發覺孟大姐(小姜朋友)的小汽車爆胎,保安說沒空幫忙,附近也沒有汽修店,此時竟然有兩個民族兄弟跑過來,一陣折騰,弄得一身髒兮兮的幫我們換了新胎,孟大姐掏出五十元人民幣謝他們仗義,他們謝絕了也沒多說話,然後大踏步離去,我心裏不禁對這兩位民族兄弟肅然起敬。

  哈薩克族友人木拉提安排我們晚餐及住宿於哈薩克第一村氈房(蒙古包)。木拉提、孟大姐和小姜是「藍天救援隊」的隊友;「藍天救援隊」是一支全國性的義務救援隊伍,專門參與天災救援工作,還包括尋找、救助迷路或遇險的驢友。

  氈房可隨時拆遷

  哈薩克第一村內,一座座大大小小的氈房錯落有致,大帳可容納二、三十人住宿,小帳一般也能住七、八人,也有出租的民宿氈房,我們租住的大帳每晚租金一百五十元人民幣。村內只有一條街道,衛生環境尚可。

  當晚享用地道的哈族套餐,飯前有哈族姑娘現煮奶茶及小吃,有人彈唱冬不拉助興,小姜和鄉下妹跟着樂曲跳起舞來。正餐當然離不開羊肉了。

  住宿的地方離餐廳約一百米的氈房,進入帳內是換鞋以及放置雜物的一小處地面,然後是一個約四十厘米高、用木板搭建的高台通鋪,有點像日本的榻榻米,所有人都睡在這個通鋪上,不分男女。白天將床鋪捲起,放上矮腳桌子,又成了餐廳或起居室。整個房子是為方便隨時拆遷而建做的,沒有浴室和廁所,第一村比較「現代化」的了,約十個氈房之間有一個浴廁兩用的簡陋小屋,我們住的地方離廁所約一百米。據說,族人冷天基本不洗澡。

  我們一行除了古仔夫婦、我和鄉下妹外,還有小姜的朋友等共十人,一起睡在一個大鋪上,小文有點不習慣,領隊孟大姐便安排她睡邊上。帳外的蟲鳴聲,風聲,人的鼻鼾聲,還有同行小朋友的夢囈,此起彼落,儼如交響樂。我察覺小文徹夜難眠,偶爾還坐起來看手機。因為陌生的地方,第一晚我也睡得不深。

  翌日出發往瓊庫什台,翻山越嶺,途經十八彎的險峻山路和闊克蘇大峽谷。綿延十多公里的闊克蘇河,水流極急,不懂游泳的人,一瞬間可能被沖走二、三十米遠了。半路上在一農家飯店旁小休,有過路客手持煎包之類的東西吃得津津有味,原來是當地一種特色小吃,麵餅上放上羊肉粒花生芝麻大蒜辣椒等餡料,做成包子形狀,然後貼在燒紅的泥土爐上烤,十分鐘後再取出在包子外皮塗上香油便成,香噴噴令人垂涎欲滴,每一個烤包只售三元人民幣。

  新疆許多地方都是以兵團連隊命名,例如72團、73團或7連、8連之類。孟大姐解釋,新中國建立之初百廢待興,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派遣了許多生產建設兵團進入新疆,擔任建設和保衛邊疆的任務,這些兵團駐紮在荒蕪的地方,根本沒有名稱,後來乾脆以駐地的師、團、連的編號命名,就像別省的縣、鎮、村。

  黃昏時經過一處非常漂亮的小村莊,綠樹林蔭間點綴着錯落有致的紅頂白牆小屋,山坡上三五匹低着頭吃着草的馬兒。以前只在明信片上見過的瑞士風景,原來祖國也有如此天上人間。我和同行的攝影師冰冰要求下車拍照,孟大姐聲稱必須天黑前趕到下榻的地方,因為夜間開車跑山路太危險了。服從紀律,只能透過車窗匆匆搶拍幾張,但願日後有機會再來。

  天黑前趕到「酒店」,位於大草原山坡上,一間類似蒙古包的房子,外圍牆腳塗上水泥,對着門口方向有一個窗子,內裏布置同氈房幾乎一樣。地址名稱很長:維吾爾族自治區特克斯縣喀拉特拉鄉喀英德村庫什台多拉那農家樂酒店。大概就是傳說中「固定式」蒙古包吧?

  門前掛着一個容量約五公升的水桶,是給客人洗臉漱口之用,水用光了要問老闆補充。屋後約五十米處有個用破木板搭建的茅廁,屋外沒有燈光照明,晚上伸手不見五指,往廁所循着味道也能找到,為了避免跌落糞池,還是帶備電筒為佳。至於洗澡問題,老闆笑着回答,這需等待以後自來水鋪設到位時才能解決,避免尷尬,我沒有追問下去。

  早上,大家輪候屋前那小桶水洗臉漱口,都很自覺地省着用。吃過「酒店」供應的饢(新疆特色煎餅)和羊奶作早餐,然後出發往瓊庫什台村,此為國家歷史文化村。一條小河橫穿村莊,群山環抱,環境十分優美。令人遺憾的是添加了不少刻意裝飾的東西,使原始風貌大打折扣。

  牧民賽馬開眼界

  下午回到「農家樂酒店」,老闆告訴我們今天有牧民賽馬活動,我和冰冰急忙拿起相機趕過去,這是難得的機會啊。遠處沙塵滾滾,黑壓壓的馬群來回奔跑。騎在馬背上的多是年輕人,也有老人和小孩。不懂他們的賽馬規則,只見他們在高低起伏的草原上衝來衝去。一個年輕騎士突然飛快地奔向正在蹲着拍照的冰冰,嚇得她連人帶機滾在草地上,騎士勒起馬頭哈哈大笑,然後揚長而去,簡直是惡作劇。沒有香港馬場上的緊張刺激,是娛樂多於比賽。於我而言,拍了不少難得鏡頭,大有收穫。「酒店」老闆曾告訴我,之前有兩名日本人到這裏住了兩星期,專門拍攝牧民生活,後來因為其中一人從馬上摔下來跌傷了才離去。

  馬隊漸漸散去,冰冰和我也返回「酒店」準備收拾行裝,當晚去特克斯縣住宿。

  「酒店」內空無一人,屋後則人聲沸騰,循着人聲走去,一群人圍着茅廁指指點點,小姜迎着我走過來,說小文如廁時不慎將手機掉到糞池裏,小文說手機內存有很重要的資料,又是兒子送給她的生日禮物,一定要拿回來。

  手機深深地插在裏面,二百元的酬金也沒有人願意下去,加到三百元時,有牧民找來長竹竿也無法弄上來,而且越弄越陷入,小文急得哭起來,古仔痛在心裏。原先有兩個哈族小伙子好像說有辦法,因為言語溝通不太順利又離去了。無計可施下,古仔決定親自下糞坑為愛妻取回手機。正當古仔捲起褲管準備下坑之際,那兩個小伙子找來一根長桿網兜,兩人幾經辛苦,終於將沾滿糞便的蘋果手機提上來,眾人鼓掌歡呼,我為古仔愛妻之情感動。只有在危急之時,才是檢驗真情所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