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邁入改革開放40周年。雖然2018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依然明確設定了2018年的經濟增長目標為6.5%左右,對報告中相關的措辭略有弱化。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但該表述並未出現在2018年報告中。更為重要的是,報告首次明確將比登記失業率更全面準確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作為預期指標(5.5%以內)。
這也意味着未來政府有可能更重視就業相關指標,而弱化對GDP增速目標的關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目標(10%左右),但並沒有公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目標。這可能也反映了中央政府希望弱化經濟增速的重要性並加強對地方政府債務的控制。
貨幣政策方面,政府將兼顧流動性和市場利率。政府將2018年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和M2預期增速均定為與2017年實際增速「基本持平」,這有助於穩定債務對GDP的比例。財政政策方面,今年財政赤字率下調至2.6%,比去年預算赤字率低0.4個百分點,比去年實際財政赤字率(現收現付制,3.7%)低1.1個百分點。作為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首,報告進一步強調2018年要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報告表示,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仍然要「有效消除風險隱患」。
從A股市場整體的歷史表現上來看,滬深300指數在兩會閉幕後兩周內的表現通常好於其在兩會期間的表現。兩會期間A股表現有漲有跌,我們認為這是由於部分改革預期在兩會開幕之前已體現在了股價上。在穩固盤整之後,市場在兩會閉幕後大多重拾升勢。在我們看來,市場的風險偏好在投資者仔細研讀政府工作報告並吸收消化兩會期間政府所釋放的政策信號後將有所提升。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論述可能對部分行業和相關上市公司也產生一定的影響。2018年政府計劃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去除煤炭產能1.5億噸,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基本符合三年的供給側改革計劃。從中期來看,在環保高壓的態勢下,我們認為具有規模效應和較高的環保水準的行業龍頭公司的市場份額和定價能力將持續強化,其估值存在持續提升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有關「加快製造強國建設」的論述放在「繼續破除無效供給」之前。
由此可見政府對提升製造業水準有較大的動力和目標。和十九大報告中所強調的一樣,本次政府工作報告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更加強調發展壯大新動能。
我們長期看好中國已經具有創新優勢的行業包括:資訊技術(智能手機零部件、互聯網、人工智慧和非記憶體半導體)、新興工業(電池、電動車、光伏及環保)和家電等行業;未來某些相對進展緩慢的領域,如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有望逐步補上短板,加快技術升級。2017年報告中的「房地產去庫存」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目標中並未提及,而房地產稅相關問題並未在報告中展開詳述。我們認為房產稅的立法正在處於研究和立法階段。對於商品房開發商而言,行業強者恆強的格局將更加明顯,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我們看好地產行業的龍頭公司。
政府工作報告還回顧了過去五年在脫貧方面所取得的進展,並明確要求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我們的分析顯示農村和貧困地區居民在住房、食品、交通通信、娛樂、醫療等分專案上都有着較高的消費彈性。因此,如果貧困地區的可支配收入提高,許多消費行業例如家電、食品飲料、耐用消費品、醫療保健和教育等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