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黃永暢藝術旅途感受深

時間:2018-03-10 03:15:38來源:大公網

  圖:黃永暢油畫作品《巴黎蒙馬特的教堂》/大公報記者湯艾加攝

  香港人熱衷於旅遊,每個人對於旅遊的意義都有自己的見解。有人在旅途中欣賞他鄉的風景,也有人在旅途中尋找迷失的自我。對於畫家黃永暢來說,旅遊是他探索藝術軌跡的最直接方式。/大公報記者 湯艾加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黃永暢深入內地名山大川、草原、牧區寫生,嘗試以不同的作畫方式闡述風景的美。隨後他去過俄羅斯、法國、英國、芬蘭等地,在這些藝術潮流之地,他的藝術探索之旅豐富而有趣。近日他在畫室向《大公報》記者分享了在俄羅斯旅遊的所見所聞。

  黃永暢解釋,起行只因「我的興趣是到處遊歷和寫生,參觀藝術館,學習和研究西方藝術。」他前往俄羅斯感受古代俄羅斯宗教畫、俄羅斯學院派和巡迴展覽畫派的發展軌跡,同時也參觀了俄羅斯最高等級美術學院─列賓美術學院。出發前他做足了的準備,學了半年的俄語,把俄羅斯的歷史,美術史研究了一遍,然後帶着膜拜之心出發。

  酷愛俄羅斯油畫

  「我特別喜歡俄羅斯油畫。畫家列賓、蘇里柯夫、謝洛夫、阿西爾波夫、普拉斯托夫等人都是我的偶像。」而這些名家的畫大多收藏於莫斯科的特列季亞科夫畫廊博物館之中。從畫中他看到了時代變遷帶來的藝術的演變,亦從細微之處認證了史書記錄的歷史。如黃永暢所說:「巡迴畫派隱藏的歷史體現在畫中。」

  黃永暢追尋巡迴展覽畫派伊凡.克拉姆斯柯依(Ivan Kramskoy)作品的足跡來到了特列季亞科夫畫廊博物館、俄羅斯藝術博物館,他看到了《莫伊謝耶夫老人》(Mina Moiseyev,1882年)、《無名女郎的肖像》(1883年)的真跡,他從伊凡的作品中人物冷眼看世界的神態感受到藝術家對世界表達出的無奈與嘲諷,也從《索菲亞.伊萬諾夫娜》(Portrait of Sophia Kramskaya,1882年)的眼中看到了那位寧靜、愛思考的伊凡.克拉姆斯柯依。

  伊利亞.葉菲莫維奇.列賓(Ilya Yafimovich Repin)是黃永暢眼中俄羅斯最偉大的畫家,從《伏爾加河上的縴夫》(1873年)的作品中他認識了俄羅斯的母親河─伏爾加河,從十一名縴夫的神情中看到了十九世紀人們對生活痛苦的掙扎以及他們抵抗逆流的堅強;在列賓過往的作品展覽中,鮮有歌功頌德的題材出現,直到黃永暢在俄羅斯藝術博物館看到列賓創作的最後一幅大作品《盛大的帝國杜馬會議》(又譯:《國會典禮》),這是一幅列賓「原本為歌頌尼古拉二世的改革會議,將權力和平轉移給國會議員,沒想到這幅作品竟成了帝國議會最後的身影。」黃永暢在曾這樣寫道:「畫中共有六十多位人物,列賓花了很多的時間,為入畫的國會議員單獨畫油畫寫生,務求真實將人物列入史冊。」通過作品的欣賞,讓他對於畫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旅行筆記集結成書

  旅途中有些地方令他感觸很深。在莫斯科有五分之一的主要街道與地鐵站均以大藝術家、大文豪之名命名,街上有五間超市就會有一家書店。城市對於文學藝術的尊重讓他很感動,見到書店有作家的雕像、街頭地鐵站內有著名的文化人的雕塑,俄羅斯人民向他們尊敬的作家音樂家雕像獻花。還有,聖彼得堡的列賓美術學院為學生提供了充足學習資源。在學生的練習室,環形教學樓為室內提供了充足的採光,按時代發展設置的雕塑主題室,學生能在這裏尋找輕易找到自己所想練習素描的雕塑。

  黃永暢結束十四天的行程後,將筆記整理出版了《俄羅斯藝術之旅》一書。黃永暢解釋:「以畫家之眼看俄羅斯藝術。」而對於下一部書,他正在寫法國藝術之旅。

   圖:黃永暢提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