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吃法而言的芋頭實在算是個跨界明星—之前所說的蒸熟即食,是作主食的法子。入菜的也有,如芋頭扣肉,芋頭解了不少肉的油膩,口感粉甜,又吸足肉味,倒更像是這道菜的精華,好比魚頭鍋中的豆腐,或是雞湯中的椰子。而作為小吃的芋頭也很普遍,芋泥、芋糕、香芋酥……林林總總。前段時間與朋友逛街路過一間奶茶店,朋友說作配料的芋圓又漲了價,明明只有幾顆,卻要賣那麼貴,不知自己買原材料能做出多少。
這倒是句實話,芋圓的成本並不算高,與其做法簡單有着很大關係—先將荔浦芋削皮切塊,上鍋蒸熟。趁熱輾壓成泥,加入稍多於芋泥量的木薯粉,拌勻後揉成粉糰,再搓成長條狀,切成小塊備用,灑少許太白粉防黏。起鍋燒水,水開後下生芋圓,煮至芋圓浮起,表面透明即可。煮好的芋圓透出粉白色,十分可愛。一般做芋圓總少不了薯圓,方法與芋圓相同,只是紫薯與紅薯水分含量都比芋頭要多,因此在木薯粉的量上要有所調整,以能夠黏合成形為標準。兩種薯圓與芋圓放在一起就是我們常說的「三色圓子」了,芋圓顏色較淡,紫薯與紅薯做成的圓子飽和度與光澤度都頗高,更加明亮討喜。
芋圓的麻煩之處無關做法,而在於木薯粉不算常見。總有人問木薯粉能否用糯米粉代替?有次做了嘗試,下鍋前看來沒有任何區別,煮好後卻大相逕庭—糯米粉不如木薯粉黏度高,煮出的芋圓Q彈口感全無,倒像是沒有餡料的湯圓。外觀上也沒有木薯粉的透明度,且不易定型,軟軟趴趴。一口下去,索然無味。
芋圓除了加在奶茶中,還可做各種甜品的配搭,紅豆花生與綠豆蓮子算是最常見的兩款,其餘如仙草薏仁一類,往往一同作為配料出現。還可將芋頭切塊煮熟後直接加入,綿糯香甜,滿滿一碗,豐盛又滿足。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