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供給側改革續推進 創新驅動引領經濟

時間:2018-03-07 03:16:03來源:大公網

  圖:中國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消費與服務業逐步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

  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開幕,聽取和審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於政府工作的報告。報告全面回顧過去五年政府工作,總結了2017年的工作,提出了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以及對新一屆政府工作的建議。筆者對其中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闡述非常關注,筆者認為,政府工作報告貫穿供給側改革這條主線,通過謀劃創新驅動的發展新動能,引領經濟新常態,開拓發展新境界。/盤古智庫學術委員、遼寧省社科院副院長 梁啟東

  回顧過去五年的經濟工作,筆者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闢了中國經濟新境界。近幾年,深入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培育壯大新動能,緊緊依靠改革破解經濟發展和結構失衡難題,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經濟結構加快優化升級。在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方面,在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方面,優化投資結構、鼓勵民間投資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效。

  同時,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針對長期存在的重審批、輕監管、弱服務問題,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全面改革工商登記、註冊資本等商事制度,減少微觀管理、直接干預,注重加強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破除了要素市場化配置障礙,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市場活力明顯增強,群眾辦事更加便利。

  消費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

  為此,中國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經濟結構出現新變革,創新驅動發展湧現一批新成果。GDP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年均增長7.1%,佔世界經濟比重從11.4%提高到15%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財政收入從11.7萬億元增加到17.3萬億元。消費貢獻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務業比重從45.3%上升到51.6%,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2.2%提高到57.5%。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誌。

  經濟發展的問題仍然是結構性體制性問題。在報告中,李克強總理也明確指出了當前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如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還不夠足,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民間投資增勢疲弱,部分地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總之是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加以解決。

  新的一年經濟工作仍然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談到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時,報告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關鍵是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特別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方面取得扎實進展,引導和穩定預期,加強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着力點放在發展實體經濟

  2018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什麼?主要聚焦兩點:

  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一方面要加快製造強國建設,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發展工業互聯網平台,創建「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另一方面要發展壯大新動能,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大幅壓減工業生產許可證,強化產品質量監管。

  繼續抓好「三去一降一補」。現在有種聲音,認為去產能、去庫存任務差不多了,沒必要再搞什麼「三去一降一補」了。報告對此給予明確回答。

  一是繼續破除無效供給。堅持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嚴格執行環保、質量、安全等法規標準,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後產能。今年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

  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在全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重點是照後減證,各類證能減盡減、能合則合,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

  三是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負和非稅負擔。改革完善增值稅,按照三檔併兩檔方向調整稅率水平,重點降低製造業、交通運輸等行業稅率,提高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標準。進一步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調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徵收標準。繼續階段性降低企業「五險一金」繳費比例。對於非稅負擔,不合理的堅決取消,過高的堅決降下來,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讓企業輕裝上陣、聚力發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