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上星期公布現屆政府的首份財政預算案,財爺開宗明義表明貫穿整份財政預算案的三大目標,分別為多元經濟、投資未來及關愛共享,內容包括推動經濟多元發展,為香港創富,改善生活環境,令香港成為一個宜居宜業的智慧城市,紓緩中產家庭的生活擔子,以至扶持基層和弱勢社群。
相對於在財政預算案公布前,市場焦點均集中於政府面對去年財政盈餘多達1300多億元下,坊間以至政黨均要求政府直接派錢,奈何最終在新一份預算案中,儘管政府在派糖方面有所加碼,不過整體而言,今份預算案可說是無甚驚喜,對房屋政策方面亦着墨不多。
不過,筆者亦留意到,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未知是否為了迎合特首過去所強調的理財新哲學,今年財爺在闡釋政府角色的時候,用詞明顯與去年有所不同。
翻查去年的財政預算案,財爺強調政府必須積極發揮「促進者」的角色,善用政府資源,推出適合政策,不過在新一份預算案政府角色已由去年「促進者」改為「促成者」、「推廣者」,政府會發揮「促成者」和「推廣者」的角色,為一些具有優勢和發展潛力的行業提供支援、開拓市場;並檢視法規及稅制要求,拆牆鬆綁,創造有利營商的環境。
從整體來看,筆者對於政府角色新方向表示認同,從過去「促進者」進一步提升至「促成者」、「推廣者」,正如預算案中亦有提到過去十年香港經濟增長率每年平均只有百分之二點七,反映經濟動力放慢。
香港有必要因應自身優勢,以前瞻角度,為未來發展定位和尋找新動力,促進經濟多元,為年輕人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並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
為未來本地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政府自然需要多走一步,不過仔細讀完整份預算案,對於近年來整體樓價持續上升,最新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最新私人住宅樓價指數仍然持續上升,樓價已經連升22個月,最新按年升幅亦達15%,面對樓價持續急升,政府對於如何解決「上車難、換樓難」的問題提供拆牆鬆綁的新措施。過去筆者亦已嘗試拋磚引玉,提供多個為上車換樓鬆綁的措施建議,包括換樓退稅優惠、以強積金戶口內儲蓄來支付買樓首期,以至放寬首次置業按揭上限等。
總括而言,政府必須盡早為上車客、換樓客提供鬆綁措施,以解決上車難、換樓難的問題,此外亦可以考慮向租戶提供租樓扣稅優惠,以減輕現時「捱貴租」而未有能力上車的人士的負擔,讓香港成為更加宜居宜業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