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爆竹一聲成絕響/過來人

時間:2018-02-28 03:16:04來源:大公網

  圖:過年燃放爆竹是我國的傳統習俗之一 網上圖片

  雖然農曆新年已過,但新春氣息依然濃烈,不過,對比起筆者小時候的氣氛,今天的春節明顯平淡得多,如果隨便找個人問一句:你在春節假期會怎樣慶祝?相信有五成機會會告訴你,舉家外遊避年。

  過年大家歡歡樂樂,何解要避?這說明現代人對春節的重視程度已遜當年,原因在於現代人全年為生活而忙碌,難得有幾天可以全家共享的假期,所以就把握機會逃離石屎森林,到異地去輕鬆一下,既然數以十萬計的港人在同一時間離開香港,拜年的活動自然減少,昔日的互相串訪氣氛又豈能維持?另一個原因就是小家庭的生活模式普及化,除了年三十晚難得舉家團年之外,其他日子都趨向兩三口子自由活動,拜年雖然未進入歷史名詞,但在年輕人心目中已經越來越不受重視。

  在筆者兒時,香港在春節可以燒炮仗(內地稱放爆竹),那時候,一兩毫子可以買一排小型炮仗,但同輩們都不會一次過燒完,而是將其拆開,然後一個一個單獨地點燃,這樣就可以玩上一個小時,更有頑皮者,走到樓宇高層,將點燃的炮仗擲向樓下,以致不少途人冷不提防被炸傷或者炸穿衣服。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樂意聽到遠近傳來的炮仗聲,因為燒炮仗與春節已經被人畫上等號。

  其實,過年燒炮仗一向是中國傳統習俗,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炮仗聲震響天空。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堆「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不過,香港在一九六七年反英抗暴之後,港英政府就將燒炮仗列為禁忌及犯罪行為,自此之後,炮仗聲就在香港消失超過半世紀,成為絕響。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