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千里赴簡餐/吳 非

時間:2018-02-27 03:16:14來源:大公網

  年初四開始,鼎鼎大名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在千呼萬喚中終於與觀眾見面。這部紀錄片的熱度,說是全民矚目也不為過。片子設計精良,以美食為切入點,呈現背後蘊含的飲食文化與歷史掌故,也不忘關懷當下,時常介紹某種食物流傳至今的承襲與轉變,或是將鏡頭集中於一位傳人、一個家庭,看不改的匠人精神,和以飲食維繫起的親情關係。

  這一季首集另闢蹊徑,名曰《器》,不再從美食入手,而是以器具為主線,穿插帶出與食器相關的各色美食。第二集講述小吃的《香》回到原有風格,稀豆粉、涼糕、煎餅餜子、胡辣湯……橫跨南北,有甜有鹹,光是看着影像就讓人食慾一振。說來「小吃」不小,做法與工序也頗繁複。所謂「小吃」,是與複雜更甚,吃來動輒耗時個半鐘頭的「正餐」相對。冠以「小吃」之名,平添幾分俏皮勁,但若論起實質,倒更有些「簡餐」的意思在。這集中着墨最多的,要數川渝傳統小吃「麻辣燙」。

  相傳最早版本的麻辣燙是由縴夫創造。拉縴之餘,隨手在江邊堆石支瓦,以江水為湯底,以目之所及的食材為涮料,一切從簡,卻意外地好吃。發展到現在,形式上沒有太大變化,繁瑣花樣全在湯底滷水,正宗得要燒油炒酥郫縣豆瓣、再速炒姜米花椒,隨後倒入鮮湯,加入草果、乾辣椒等各色調料提鮮。蘸料也有講究,《舌尖》三就有提及─一般分為三種:乾碟、全味乾碟和油碟。店家為求最佳口感,往往統一配好蘸料,不給客人自由發揮的空間。這一點霸道的堅持,卻是對「正宗」的完美詮釋。

  片中照例講了一個故事─家中四代從醫的男友為了和女方在一起,不惜辭掉工作,從廣州搬到樂山,誰知岳母竟叫他接手麻辣燙店。男友從不甘到接受,遠來千里,終於簡餐,心態轉變皆因情在。   (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