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放假回家,本該是吃貨模式火力全開的好時候,不料染上流感,本想熬一熬就過去了,卻在病中讀到一篇廣為流傳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故事主人公的岳父染上流感,引發肺炎,幾天內不治身亡。嚇得我立馬奔赴醫院。
我家鄉雖然在一個小城市,到大醫院看病還是需要排隊,頗有些麻煩,加上春假值班醫生少,大醫院更是人滿為患,於是選擇了一家小小的民辦醫院。
這家醫院的佔地面積,比當地帶院子的家用住房大不了多少;沒有電子屏叫號機制,排隊全靠自覺;醫生沒有電腦,手寫處方……實在有些簡陋,甚至有些落後。心中不免有些擔心和忐忑。
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婦人,「你是否每天準時注射胰島素?劑量多少?什麼牌子?有沒有吃其他藥物?」醫生事無鉅細地向老婦人詢問,最後得出結論,老婦人的症狀是由於自己亂吃中藥產生的。「現在什麼藥都不如胰島素有效,我建議除了早晚,中午的劑量也可以加大一點點,但不能自己亂吃藥……」醫生耐心地向老婦解釋,見她似懂非懂的樣子,又用方言,連比帶劃地向老婦重複了一遍。醫生的解說充滿耐心,生怕老婦錯過什麼重要信息。
看到醫生如此耐心,心中安心了不少。輪到了我,醫生又細緻地向我詢問症狀、有無藥物過敏歷史,向我解釋吃藥和打針的優缺點。一個簡單的感冒,看診時間超過十分鐘。經過治療,兩天後,我便痊愈了。
後來經人介紹才知道,這裏的醫生,都是退休後返聘回來的老醫生。醫院沒有複雜的人事關係、不良競爭及考核壓力。與大城市、大醫院的醫生相比,這裏的醫生多了一份對病人的耐心和人性關懷。
醫院雖小,更見醫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