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瘋狂的動物\葉歌

時間:2018-02-03 03:15:56來源:大公網

  一八九七年,美國紐約中央公園動物園裏一頭叫Tip的大象被判死刑。它在馬戲團曾長期受到虐待,送到公園後又幾次試圖傷害飼養員,終被園方毒殺。此項處決曾引發激烈爭論。有人認為大象蓄意謀殺,罪不可赦。但也有人說它多年受虐,早就「發瘋」,無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以上是科學史學專家Laurel Braitman在她的暢銷書《動物的瘋狂》(Animal Madness)中講到的故事。法國哲學家笛卡兒認為動物只是沒有情感的「機器」。但從達爾文開始,自然科學家都認可動物情感豐富,也有喜怒哀樂,也會感到愉悅與痛苦。Braitman更進一步,提出動物像人一樣會患上心理疾患。狗會患阿茲海默症,猩猩會得「焦慮症」,海豚會憂鬱自殺。狗舔禿尾巴,貓咬壞爪子,鳥自拔羽毛,都是因為創傷性的經歷讓它們自殘。目前,世界各國動物園裏都有很多動物在服用抗憂鬱症藥物,「寵物藥」的市場價值已經超過了九十億美元。

  Braitman還認為,動物的很多心理問題歸根結底來源於被人類抓捕、囚禁的經歷,主張將不適合與人共處的動物放歸自然。那麼我們該怎麼對待寵物呢?她覺得主人有責任多陪伴,減輕它們的焦慮。回應旁人對她「臆測動物」、異想天開的指責,她反駁說:我們對他人的內心世界也一無所知,只能將心比心,對動物又何嘗不是如此?更何況,科學家常用小白鼠等動物做實驗,研究解決人類病痛的辦法,可見動物可以作為人們心理、生理結構和發展的參照物。

  我們大都喜歡將人類情緒投射到動物身上,所以動物有喜怒哀樂的說法並不難以置信。但像作者這樣潛心研究動物內心生活,為它們謀求福祉,持之以恆,不畏挑戰的做法就難能可貴了。(編者註:因臨時調整,今期刊發「墟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