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現代把戲:《聊齋》就是「齋聊」\佛琳

時間:2018-02-02 03:15:44來源:大公網

▼王耀慶與張艾嘉翩翩起舞,總結全劇

  一直以來,看林奕華導演和創作的戲,都不是看他如何把故事內容和表現形式互相配合,而是看他如何運用各式各樣的「把戲」,將沉重和普遍的人生議題,重新交還觀眾手上,要觀眾在嬉笑當中,不自覺地看回自己久已遺忘的本質。「非常林奕華」去年底在台北首演,然後回到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演出的《聊齋》,再一次將中國古典小說與現代文明互相結合,讓觀眾來個措手不及。

  浦松齡撰寫的《聊齋志異》,最為人津津樂道差不多都是有關狐鬼與人戀愛的美麗故事。像《嬰寧》、《嬌娜》、《翩翩》、《蓮香》等,都寫得十分動人。這些小說中的主要形象都是狐女,個個性格鮮明、形象突出,有些任性憨直,有些狡猾多智。作者對狐女角色都着墨甚深,讓讀者感受到她們超塵脫俗,不受人間禮教拘束的個性。黃詠詩編劇的《聊齋》,創造了現代世界的蒲先生與胡小姐兩個角色,大概可視為原著的主要延伸形象,但是所述事情,卻有另一番光景。

  顛覆原著古典小說

  舞台上的《聊》劇,貫徹了劇團的表演風格,既像講述戲劇故事,但實際是以舞台形象和技巧,將論述的議題直接送交觀眾。全劇先以近年大行其道的通訊程式作包裝,蒲先生(王耀慶飾)設計的聊天程式「齋聊」,以虛擬的胡小姐(張艾嘉飾)為談天對象。於是,現代人如何於科技世界作出傾訴,以至在自我製造的規範之中,一而再地挑戰對方然後又被反挑戰……來來回回,反反覆覆,都在彰顯現代人的存在困惑,以及在欠缺與人認真溝通的日常生活當中,容易陷入無聊的煩憂。

  接着下來,上下半場分別以蒲先生和胡小姐的視點,闡述敘事戲劇式的情節,例如蒲先生如何與不同女性搭上關係,怎樣在兩性關係當中令蒲先生尋找生活的目標。另外,曾與蒲先生發生關係的女記者在酒店房間自殺,亦引起一陣子有關冤魂、鬼魅的意象,令舞台形象能與原著古典小說互結關連。

  下半場似是脫離了上半場的敘事軌跡,卻有意識地帶領觀眾更進一步探索原著的深層意義。胡小姐原本是蒲先生創造的虛擬形象,但就像原著的狐女,越來越具備現實世界真實人物的個性感情,所思所想。胡小姐經歷了前夫糾纏、幼子夭折,以至現在情人的離世,從一次又一次的缺失當中,她更加明白珍惜生命、活好當下。胡小姐最終與蒲先生似真還假的軀體攜手步向遠方,彷彿讓生命奔向未來。

  戲劇語境整體圓融

  話劇《聊齋》的文本枝葉繁瑣,細節茂盛,但卻不失深層寓意,而且更超越原著的倫理教化,直擊現代觀眾的情感思維。導演林奕華的技法並不是着意呈現劇本的文字,而是要與劇本同步發揮舞台意象的力量,從視、聽、演員表演各方面,匯聚成一個整體而圓融的戲劇語境。因此,觀眾一方面看到他常見的角色處理和舞台調度,例如以畫外音為角色配置台詞,又或一位演員突然化身為幾個不同身份的角色,毫不需要邏輯或個性處理。凡此種種,導演都是以嬉笑怒罵的把戲,將生活的真象轉化扭曲,讓觀眾樂此不疲。然後,個別深情的時刻,不論是演員唱出《已讀不回》的歌曲,抑或劇終時胡小姐與蒲先生翩翩起舞,都能勾起觀眾的感官情緒,在感性和理性之間跌宕盤旋。

  這些年,林奕華都與台北演員合作成國語演出的戲劇。繼十年前的《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張艾嘉再於《聊齋》擔任吃重角色,幾乎是從頭演至尾聲。她與王耀慶及其他台北演員(其中的葉麗嘉來自香港),無論表演方式和默契都充分合拍。張與王二人的表演其實甚有難度,二人各有一個相對較固定的角色身份,但隨着導演的安排,二人隨時跳出跳入不同狀態,而情緒起伏卻仍牢牢掌握,輕鬆處笑意盈盈,凝重處情深款款。張艾嘉的國語唸白尤其動聽,自然輕柔的聲線,細緻溫馨的用語,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記。

  非常林奕華供圖,攝影:劉振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