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閻崇年鄭培凱對談御窰

時間:2018-01-29 03:15:38來源:大公網

  圖:翟德芳(左起)、鄭培凱、閻崇年、李濟平及趙東曉為新書《御窰千年》首發式揭幕

  【大公報訊】記者謝敏嫻報道:在英文中,「中國」和「瓷器」共用一個單詞「China」,瓷器無疑是中華文化的偉大符號。著名歷史學家、文化學者閻崇年於一月二十七日下午在中華書局油麻地分局舉辦《御窰千年》新書首發式暨「歷史長河中的御窰之魂——閻崇年、鄭培凱對談」講座,其間與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鄭培凱,從歷史的視野,人文的敘述,品味御窰瓷器的經典之作。講座現場座無虛席,讀者踴躍發問,氣氛熱烈。

  《御窰千年》雅俗共賞

  聯合出版集團副總裁李濟平、北京三聯書店總編輯翟德芳及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總編輯趙東曉等嘉賓亦有到場,共同為新書揭幕。

  《御窰千年》講述中國古代官窰及瓷器的發展演變歷史,閻崇年根據海內外重要博物館的精美瓷器館藏,介紹個別瓷器器物的工藝,挖掘御用窰瓷器背後的文化與工藝。鄭培凱表示,此書雅俗共賞,書中的圖片彌足珍貴,深入淺出地呈現了許多讀者難以親睹且完整美好的傳世之寶,以及景德鎮御窰精益求精的技藝。

  在閻崇年眼中,每一個帝王對於瓷器的審美大不相同。他說,乾隆偏好華麗,其御瓷濃艷重彩,以粉彩繪畫為主,還常加繪料彩、金彩或黑彩,或與青花五彩、鬥彩並施於一器,紋飾巨細靡遺;雍正的瓷器華而不麗,普而不俗。他舉例說,雍正時期的「琺瑯彩瓷柳燕圖碗」中,柳葉共有十二種綠色,讓人清晰可見「嫩綠」與「碧綠」之不同,一對公母燕子在竊竊細語,而第三隻燕子則立在樹上,似乎與另一隻燕子對看,這樣的一明一暗,一虛一實的細節,妙不可言。

  「二婚三壽」喜慶瓷器

  問及慈禧與瓷器的聯繫,閻崇年答道,同治初年,御窰恢復,主要燒製「二婚三壽」的喜慶瓷器,就是同治帝、光緒帝大婚和慈禧太后五十、六十及七十大壽的御用瓷器。他笑稱,慈禧對瓷器的審美充滿女人味,圖案紋飾以花鳥為主,色彩多為紅、黃,格外艷麗和秀美。

  元青花的根在哪裏?閻崇年肯定地說,它的根就在中國,文字、窰址、實物和紋飾,均可為證。他續以書中一組元青花墨書帶蓋梅瓶為例,這六隻梅瓶分別墨書六個字——禮、樂、射、御、書、數。這是古代儒家教育的「六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為什麼要用青花?閻崇年解釋道,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內蒙古盡是藍天白雲和遼闊草原,天蒼蒼地茫茫,氣勢磅礴之景,這直接影響他們的民族文化崇藍尚白,故瓷器用白底藍花。

  對於鍾情哪個時期的瓷器,閻崇年表示,他有兩個偏愛,一是元青花蓋罐,因其大氣;二是雍正琺瑯彩松竹梅圖橄欖瓶,雍正喜歡宋代,故其藝術審美有點仿宋,而宋瓷素有「文人瓷」之美譽。鄭培凱則說,他的偏好與閻崇年相似,亦愛宋瓷,還有民窰的青白瓷,因為它單色的本身很雅致,富有意境。

  景德鎮御窰瓷器貴在「新」,自古無數工匠不斷創新,引領世界潮流。談及其發展挑戰,鄭培凱認為,景德鎮雖涉獵工業瓷、科技瓷,其高品質藝術瓷器多用電窰、氣窰和柴窰燒製,批量生產比不上歐洲科技。閻崇年同意他的見解,景德鎮需摸索藝術瓷器的前景和市場。

  圖片:大公報記者謝敏嫻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