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從春潤廬到褐木廬/胡一峰

時間:2018-01-27 03:15:44來源:大公網

  宋春舫辭世前幾年,他又搬回北京,藏書中的外文戲劇部分也跟着回到北京。這批藏書後歸於燕京大學。褐木廬的其餘藏書則大部分入藏北京圖書館。不過,這些年來,舊書舖上也時有流出,成為人們熱追之物,其標誌就是精美的藏書票。

  在青島,宋春舫度過了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段歲月。在這個美麗的海濱城市,他的事業也遠不止於藏書。一九二八年,他擔任了青島觀象台的海洋科科長,一九三二年,參與籌建青島水族館,這是我國第一座由中國人設計建設的水族館。在與海為伴的日子裏,宋春舫還撰寫了一系列海洋研究的文章,宣導出版了中國第一本海洋科學期刊《海洋半年刊》。除了研究大海,宋春舫曾又以史家的身份,應銀行家陳光甫之邀,在一九三四年完成了一部十多萬字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二十年史初稿》。

  後來,上海銀行設立圖書委員會,又聘請宋春舫主持海光圖書館的整理工作。宋提出,設立圖書館的意義有二,「最顯著的影響,在消極方面說同人在公餘飯後大都手不釋卷不知減去了多少無謂的酬酢;在積極方面說,新知識的灌輸,和新思想的輸入不自然而自然地增加了同人應付環境的效率。」反觀今日,建設「書香社會」喊了多年,閱讀在國民生活中的比重卻一直低位徘徊。不得不說,宋春舫的看法至今仍有現實意義。多辦一些人們在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圖書館,在這些圖書館裏多置備一些介紹新知、增聞廣智的好書,給圖書館安排一個與人們公餘休閒時間相適應的服務時間表,其意義應該遠大於搞各種「面子活」吧。

  回到前文的話題,宋春舫這樣的知識分子何以能在一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領域都作出拓荒?我想,首先由於當時的中國,現代學術園地中荒地頗多,在西方受過正規學術訓練的學者,回到國內自可大展拳腳,開疆拓土。更重要的應該是作為「五四一代」中的一員,宋春舫的家國情懷或曰胸襟。清人薛雪論詩曰,作詩必先有詩之基,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後能載其性情智慧,隨遇發生,隨生即盛。作詩如此,治學處事亦然。

  我想,宋春舫是一個有胸襟的人,因此,治學或知識,於他而言,並非外在之物或吃飯的營生,而是胸襟之外展。這一點,從一九一八年發表於《清華周刊》的一篇舊詩作中便可體味一二。詩曰:「悵望乾坤患氣多,傷心寂寞故山河。中原伏莽窺周鼎,外虜連衡破楚歌。安得祖生鞭兢著,更無延廣劍空磨。與君忍住新亭淚,待旦端應共枕戈。」最後,也是最具決定性的原因,知識分子的胸襟、情懷和專業精神,得到了國家、社會和同行的尊重,讓他們可以體面地舒展自己的懷抱。我想,正是這一點,讓宋春舫四十六年的短暫人生充滿了獲得感,也令後人既敬且羨。

(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