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子非吾友也/一 默

時間:2018-01-26 03:16:13來源:大公網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十一》)

  這則故事就是成語「管寧割席」的來源。管寧、華歆都是漢末人。有一天,兩人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寧依舊揮動鋤頭,視之如同瓦片石頭一樣;而華歆卻高興地撿起來,大概是看到管寧的神色不對才扔了它。又有一次,他們同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有人穿着華服乘着豪車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這兩個舉動讓管寧看清了華歆愛慕金錢貪圖享受的品行。於是,管寧割斷席子,與他絕交。最後撂下一句話:「你不是我的朋友!」換言之,「你和我不是同道中人!」

  「子非吾友也!」這句話的分量很重。結交朋友,首重品行。品行端正,可以容忍小的缺點;品行不正,再大的本領也要敬而遠之。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損矣。」與三種人交朋友對自己有益,即正直、誠實、見多識廣的人;與三種人交朋友對自己有害,即阿諛奉承、當面恭維背後誹謗、花言巧語的人。益友,是人生的財富;損友,是進步的羈絆。對於損友,我們要向管寧學習,毫不猶豫地與其切割清楚:「子非吾友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