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梁樹年師生展「京派山水」

時間:2018-01-24 03:15:38來源:大公網

  圖:楊永安與其作品《松萌品茗觀瀑圖》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李亞清報道:當代畫家梁樹年早年拜張大千門下,主張詩、畫、書、印兼修,更以「樹年松」寄語門下高足,傳承文人畫家的高潔品格。「松石友——梁樹年師生畫展」即日起至二月二十一日,在中粹國際文化畫廊(黃竹坑香葉道30號長德工業大廈十二樓)舉行,展出梁樹年及其六名弟子的五十餘幅作品。這也是「京派山水」的一次香港集體亮相。

  一九四五年,三十四歲的梁樹年成為大風堂入室弟子,可謂詩、畫、書、印皆能,是次展覽呈現他的七幅畫作及兩幅書法手卷,其中之《山莊春曉》,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頗有張大千風範。

  梁樹年的六名弟子——高北峰、楊永安、趙剛、張進、張和平、徐鼎一,均為「松石友」成員,畫會命名源自梁樹年的一首詩:「松問石頭歲多久,石頭邊笑邊開口,我們同在耐霜雪,相伴自是忘年友。」他們的作品,以山水畫為主,氣勢雄渾,筆墨各有見解,既體現中國傳統文人畫的精神氣質,又在筆墨上進行拓展和探索。

  層層推進 無限詩意

  梁樹年入室弟子高北峰自一九六三年開始就跟隨梁樹年研習山水畫,得以體會老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理念,構圖嚴肅,山水蒼茫,愛好寫生,堅持以生活作為創作根基,在高北峰的作品中,既有古人徜徉山水之間參悟問道的《尋幽訪勝圖》,亦有今人遊覽河南少室山的《少室山夕照圖》及以神農架為寫生的畫作《紅坪畫廊》,他說:「我會依據寫生之地特徵,決定畫中人所處時代,譬如神農架是近幾年才開發景點,就宜繪今人今事。」在他眼中,中國山水畫講究一個「遠」字——平遠、深遠、高遠,層層推進,雖非西畫的透視觀,卻營造出無限的和詩意的空間。

  張和平的畫作重在追求山水的氣韻與生動感,皆體現他對生活的理解,他笑說:「名山大川早就訪遍了,如今我更喜歡尋找山村野景,在大山腳下的村莊住上幾日,看看晨起、看看日落,感受山水風情。」在張和平的畫筆下,如《溪山過雨》中,有遠上寒山、險峰白霧、秋江丹楓之景,尤其在描繪水的景象時,時而留白,時而點畫,具有詩意。三十餘年來他在創作中不斷學習、求變:「因梁先生常說,畫畫是一輩子的事。」

  畫松柏融入精氣神

  楊永安作為梁樹年的關門弟子,談及跟隨老師學畫松柏感受時道:「很早之前,我就喜歡梁樹年筆下松柏,一九九二年的一個機緣巧合,我得以拜師。老師讓我們在畫松柏時融入中國武術的精氣神,注意描出松柏風骨。」楊永安形容自己經歷坎坷,而松柏不畏惡劣環境,卻能四季常青,最適合寄託他對文人精神,乃至對人生的感悟,故作品《松萌品茗觀瀑圖》中,既有文人會友之景,又有松柏在側,實屬畫家寄情寓志,借松柏稱讚不屈精神之寫照。

  圖片:大公報記者劉毅、李亞清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