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亂世英雄》有不少變幻莫測的處境,構成難辨對錯的亂世
由張飛帆與陳仕文改編自漫畫《火鳳燎原》,並由A2創作社重演的劇作《火鳳燎原舞台劇.壹 亂世英雄》(下稱《亂世》),劇情鋪敘似一場場衝突強烈的棋局(連間場字幕也有提及棋局的局勢),多個角色要為眼前難以抉擇的困局走下一步棋,如兵行險着的抉擇。在導演方家煌收放自如的處理和演員入戲的演繹下,角色的個性顯得更突出,劇情亦更緊湊。
變幻莫測 難辨對錯
該劇有不少曖昧、迷離或變幻莫測的處境,構成難辨對錯的亂世。劇中最重要的處境是呂布(陳健豪飾)、張遼(喇英飾)和陳宮(葉進飾)同被曹操捉進牢裏;被李國麟演得充滿霸氣的曹操,決定從三個中選兩個來殺掉,以向天下百姓展示其「並非趕盡殺絕」的形象。李國麟將曹操思緒不寧的困擾演得相當真實,使觀眾深信曹操確難以抉擇究竟殺呂布還是殺張遼。
劇中編排張遼是呂布的替身,曹操難以分辨誰是他想殺的真正呂布,反而觀眾不難分辨,因陳健豪就算把聲線變得粗豪以切合呂布的武將形象,觀眾對陳健豪的外貌還是一清二楚,不會跟喇英的外貌混淆,不過筆者的座位較遠,看上去則感到呂布與張遼的造型設計非常相似。
曹操安排呂布與張遼決鬥來尋出真呂布,但戰勝的會是真呂布嗎?真呂布會假裝輸給假呂布以保命嗎?曹操要殺的會否並非決鬥的勝利者?
各種陰謀論到決鬥後因形勢的急劇變化而始終沒讓曹操得知真相,兩個本是拍檔的決鬥者到底是出賣對方還是犧牲自己?也帶給觀眾很大的想像空間並刺激觀眾就人性的各種課題(如善與惡)作出思考。微妙的是,誓要殺掉曹操的小孟也有個同樣由袁澧林飾演的替身。「替身」易使觀眾聯想到:人往往為了求存(搵食)或得到別人認同,不惜抹掉真我而過着身不由己和沒安全感的生活,加上呂布與張遼心中的飄泊感,便細膩地呼應荀彧(鄭嘉俊飾)所說的「飛咗出去,未必記得原本棲息嗰棵樹!」飄泊感是源於二人其實是到東漢打江山的外族人,隱藏外族身份、特質(跟當替身一樣,同是「演戲」)無疑使觀眾對「人是否忘掉初心(如人原有的本性和生活方式、信念)?」易產生深刻體會。
陳宮本是曹操的部下,但後來卻背叛曹操去助呂布出謀獻策。最令觀眾驚訝的是,劇中的陳宮寧願曹操殺掉自己也要呂布留在曹操身邊以助曹操……從葉進那坦誠中見仁慈的自然演繹中,筆者確信陳宮當年背叛曹操並不是出於自私和無情無義,而是為堅守「我從來為嘅係天下」這做人大原則(曹操曾弄得天下大亂),洞察力強、懂得顧全大局、能為後輩作深謀遠慮的好抉擇等角色優點於劇中是顯而易見,使觀眾會對勇於犧牲的陳宮大感敬佩。《亂世》編排得更精彩的是寫陳宮原來是曹操小時候的救命恩人,一段涉及恩師、女戀人和男孩的救人往事,似寓言般將陳宮的睿智、英雄感、重情念舊跟曹操的自私、忘恩負義同時活現得有血有肉,使觀眾頓時對人情冷暖有更深的體會。
細味人生 反思歷史
比起陳宮因要念舊情而安排呂布助曹操,小孟才是全劇唯一無後顧之憂、能堅持信念的我行我素者,她(他)誓要殺掉殘暴兼弄到民不聊生的曹操便付諸行動。有趣的是,漫畫原著中的小孟是個有女人特質兼會扮女人去執行危險任務的男性角色,相反舞台劇版則找來年輕女演員袁澧林把小孟演得充滿男子氣概,性別的曖昧與演員、角色散發的年輕鬥志融合起來,便使觀眾看時感到很爽,跟台上總受掣肘的清一色硬漢子構成不一樣的戲劇味道。
司馬懿(陳仕文飾)的全家人遭曹操殺掉,他本要走近曹操身邊找機會殺掉仇人,偏偏卻變成替曹操工作多年。編劇透過劇中某角色直指看風駛的司馬懿是「奸商」,引人共鳴。
曹操的謀臣荀彧於鄭嘉俊演繹下確像陳宮般能以睿智的思維、視野助主子解憂;較陳宮年輕的荀彧同樣有上佳的口才,替本來已多金句的《亂世》(有不少金句純粹在間場字幕打出)奉獻出更多值得觀眾細味的金句,從「最了解自己嘅往往係敵人」,到「歷史為強者立碑」與「亂世真相是難以辨認」,均刺激觀眾反思歷史與「真相」背後反映的是什麼,再到「在亂世要活下去,就要狠下心腸」與「做你要做嘅事,行你要行嘅路」教人反思如何絕處逢生,都能令不同觀眾悟出不同的人生體會。
小孟的射箭動作配合投影到台上的「飛箭」、「中箭」動(漫)畫,加上令射箭的場面氣氛變得更悅目的燈光效果,確使戲變得極具動感。劇中的武打和戰鬥場面雖不像電影般有着似真實對打、混戰的狠快動作速度,劇中要打鬥的眾演員明顯有花時間鑽研每個打鬥招式的動作特點,配合精準的燈光運用就使觀眾依然感到打得燦爛,當中尤以一些翻騰動作最令人拍案叫絕。 圖:A2創作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