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黎回到冬日的北京,第一頓當然要吃銅鍋涮肉。
法國的冬天也不至嚴寒難耐,陰鬱卻溫和,一件毛呢大衣就足以過冬,巴黎的姑娘們甚至常常穿着球鞋,露出腳踝顯示時尚。為形容法國優越舒適的自然條件,有句諺語說,上帝和法國人一起生活在法國。
回到北京,冬天的顏色開始變得「兇狠」。車窗外枯黃的樹枝層層掠過,路人身上都裹着厚厚的羽絨服,縮手縮腳艱難前行。風如刀割的比喻,一點都不誇張。上帝沒有跟北京人一起生活,但北京人自有生活在一起的好搭檔。這個時候,沒有什麼比坐在溫吞吞的室內,對着一鍋熱氣騰騰的涮羊肉大快朵頤更愜意的事情了。
紅白相間的鮮羊肉,翠綠的蒿子稈,嫩如白玉的豆腐,再加上剛剛出爐烤得焦脆得芝麻燒餅,光看就已經垂涎欲滴。筷子一夾一涮,蘸上攪拌着葱花、香菜末、韮菜花、腐乳汁的麻醬,老北京城牆根兒下綿亙六百年的香味兒和滋潤,噴薄而出,從嘴到胃,沒一處不滿足。嚴冬的寒意,也就識趣地溜走了。就如《舊都百話》所載:「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涮羊肉,的確普通,即使販夫走卒也可一飽口福,但它給味蕾和心理帶來滿足,卻一點不普通,而簡直值得讚頌了。
儘管各式中餐在巴黎遍地開花,但火鍋店始終難覓蹤跡,只有在十幾歐元一位的「低端」自助店中,才偶見中國同胞圍爐熱話。雖然日本、韓國也有火鍋,然似乎只有中國人才能享受那種蒸氣升騰中,一堆筷子「不分你我」的熱鬧。
熱氣模糊了窗外的風景。從涮肉店出來,穿過天壇公園,百年古牆下整齊劃一的大片松林,像極了凡爾賽宮那哨兵似站列的椴樹。只不過這份蕭瑟美感和松球濃郁的氣味,是巴黎所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