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鹹金桔對治療嗓子疼有良效 /作者供圖
從西方的思維角度裏看,人們總是會習慣性地認為食物都是吃新鮮的好,隔夜了的終究不如新鮮的健康有營養。但是,在東方的視野裏,有不少食物都是需要在時光的浸泡中才能更加有效地發揮出食物神奇的輔助性效果的,鹹金桔算是其中之一。
家裏的櫃子裏,常年都會備有一罐鹹金桔,這個習慣已經保持了幾年了。每次搬家,都會收拾整理丟棄一些東西,但是浸泡出來的鹹金桔,從來沒有被丟棄過,雖然一年中,很少會用到,雖然一直呆在廚房的最角落裏,但它卻是一直都在。
其實,江浙一帶並沒有炮製鹹金桔的傳統,我的這個習慣由來,說起來還是受香港影響的。大概是幾年前吧,忘記哪個電視劇了,只記得是港產劇,看到裏面有位媽媽,因為女兒在秋冬會嗓子疼,所以每年都會做上一罐鹹金桔放着,在女兒嗓子難受時,給她泡上一顆。從那時開始,我每年也會做上一罐鹹金桔,放在那裏,在來年時,家人嗓子難受時,取上一顆,給家人泡一杯濃濃的鹹金桔。
去年,在香港南丫島上,看見一位媽媽和女兒在賣她們自己家做的鹹金桔,我想買一罐帶回來。因為罐子太大,並不方便攜帶,善良的香港母女幫我想辦法用兩層袋子裝着走,最後居然也完好無損地帶回家了。現在它們也和其他我做的鹹金桔一起,在櫃子裏。
每年,做鹹金桔的人是我,但最愛吃的人其實是我的媽媽。只要嗓子有點難受,她都會很自覺的,去櫃子裏,把鹹金桔找出來,泡水一喝,然後第二天告訴我們,嗓子好了,不疼了。而這也成了我堅持炮製鹹金桔的原動力。說起來鹹金桔的製作過程,其實很簡單,上好的金桔戳上幾個小洞後加鹽炮製即可,但時間是關鍵,經歷時間沉澱越久的鹹金桔,對治療嗓子疼的效果就會越好。
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對金桔的記載是:甘溫,醒脾,化痰,止渴,消食。《中國藥物植物圖鑒》則稱金桔能治「胸脘痞悶作痛」。現代藥理分析認為,金桔皮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其成分為檸檬萜,橙皮甙,脂肪酸,對消化有緩和的刺激作用,有助於消化。但直接服用金桔,有時太過酸澀反而不利於保護咽喉。
於食物而言,新鮮者自有其新鮮的好處;但經歷時光沉澱出來的食物,有時更會有與眾不同的作用,善用其方者,才能更好地體會生活與飲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