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跑步前要先做熱身,以防受傷
馬拉松是一項考驗耐力的長跑運動,其名稱來自於古希臘時代的馬拉松戰役。有一位雅典士兵菲迪皮德斯參與了這場戰役,相傳他為了傳達信息,在長跑後過累去世。時至今日,香港一年一度的馬拉松比賽,已成為盛事,可是,近年曾發生跑手猝死事件,是故大家在參賽前,要做足準備工夫。
註冊中醫藍永豪曾參加半馬賽事,他認為大家參與大型賽事之前,要有計劃地作適度鍛煉。然而就運動創傷而言,統計資料顯示因跑步受傷的個案最多,平均每四個人中便有一個人在跑步時曾經出現不同程度的受傷。
藍醫師說:「始終馬拉松屬於競賽式運動,並不屬於輕鬆的休閒運動,查究其受傷成因,很多時是因為跑手準備不足,包括:裝備缺乏,配搭不當;從來不重視熱身和放鬆拉筋活動;訂立過高的目標,且訓練不足,漠視自身體能限制,貿然越級挑戰;不遵守跑步規律,馬拉松賽事當日,起跑前缺乏禦寒、防風防雨、保溫措施,在賽道的『樽頸位』心浮氣躁,徐疾失據,在中後段過分強調意志力而忽視傷痛警號。當中以膝部損傷最為常見,這或因為跑手先天有足部問題,或因跑步時步履運動對線不正,或因過度鍛煉導致勞損,或因競賽期間直接損傷了膝部,往往會表現為髕骨(俗稱菠蘿蓋)周圍疼痛,下樓梯或落斜時痛楚加劇;從坐位起身、蹲跪、行走奔跑時屈膝疼痛,並見膝關節腫脹,活動時膝關節咔嚓彈響。」
藍醫師指中醫所提倡的運動養生,是透過運動方式以「活動筋骨,調暢氣息,靜心調神,疏通氣血,暢達經絡,調和臟腑」,達到改善體質,益壽延年的目的。談及賽前調理,他建議跑手只在精力充沛的時段進行呼吸(徐吐徐納)、協調、平衡、柔韌、肌力、耐力、應變力等多方面的鍛煉,維持健康的體魄,提高賽時的狀態,並減低賽時受傷風險,也可促進賽後復原。
藍醫師更言身心準備好,並能持之以恆地做運動,對健康裨益甚大,因此,也不妨就賽前調理諮詢註冊中醫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