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說文解字》中說:「瑕,玉小赤也」。瑕的本意是帶有紅色的玉石,然後引申為玉中的斑點,再引申為「小缺點、小過失」。最近有「瑕」的是《玩轉極樂園》。雖然外界幾乎是零差評,拾字君也認為這部電影應該提前鎖定了本年度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但是,這些都不能掩飾「瑕」給人帶來的不適。
「瑕」首先是電影本身之外的:英文版正片之前被強行加映了長達二十分鐘的《冰雪奇緣》「短」片。故事老舊、表現手法老舊、長度又重新定義了「短片」,強制性的「捆綁銷售」真是讓人難以接受。油麻地電影中心門外,特地設立了告示:「影片前有短片加映。」想必是曾經有困惑的觀眾以為自己走錯了戲院。更諷刺的是,粵語配音版旁還特地註明「粵語配音版不加映短片」,作為吸客點之一。
然後是電影本身的「瑕」。雖然在立意層面深入淺出地探討了生與死的問題,但在技術層面上,「大反派佔盡優勢的時候自爆作案過程,恰好被直播出去,給全世界人看到」這樣被用過無數次的橋段,是拾字君最最厭煩的。我厭煩的,不僅僅是這種把情節上的關鍵轉折點建立在巧合上,讓主角的成功變成偶然的兒戲行為,更是編劇的懶惰:如何能在短時間內,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證明一個位高權重的人有罪?劇情推進到這裏,編劇面臨了難題,他沒有仔細去構思,而是直接套用了很久以前不知哪一位編劇拍腦袋想出來的解決方法,「反正觀眾接受過無數次了,這一次也會接受」,編劇想。
「白璧微瑕」對於拾字君來說,不是「雖有小瑕疵,但總體很美好」的自我安慰,而是「距離完美只有一步之遙,卻就是不想去做到」的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