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杜蘭特和「那扇窗」\楊騏

時間:2018-01-10 03:16:00來源:大公網

  周日早晨久違地看了一場凱文.杜蘭特(Kevin Durant)的籃球賽。自他離開俄克拉何馬雷霆,加盟金州勇士之後,我就很少看他的比賽了。

  回想之前數年,當杜蘭特仍在雷霆時,我看着他們接連止步西部決賽,殺入總決賽未果,放走了哈登,威斯布魯克意外受傷,杜蘭特腳踝手術,西部決賽遭逆轉。雷霆始終像一群叛逆的孩子,在這個聯盟裏興風作浪,屢次掀翻各路傳統強隊,接連挑戰聯盟的寵兒詹姆斯和庫里,甚至差點踏着勇士隊七十三勝的骸骨步入總決賽。

  看他們反叛,也看他們失敗,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依然相信着他們。因為這種古典的英雄主義,炫目得令人着迷。

  然而,每個「總冠軍競爭者」都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年限,在這些年內,你能夠感到總冠軍「那扇窗」為他們持續敞開着。但同時,它關上的那一刻總會在你始料未及的時候到來。

  無論在體育、影視、藝術各個方面,年輕與潛力總是如此輕易地被我們高估。由於那些古老的經驗論,我們能夠幻想到杜蘭特從詹姆斯手中接管聯盟的統治權。年輕的一代經歷了挫折、苦痛,用他們自己的努力最終擊敗聯盟現任的統治者,之後幾年又會出現新的挑戰者……隨後,這一循環繼續運轉。

  可是,正如我們高估天賦與潛力一樣,我們總會低估使一切急轉而下的厄運──難以預料的傷病,突發意外狀況,不合時宜的交易,球員們膨脹的自我與貪婪,糟糕的執教,以及單純的不走運。像一九六二年的湖人與一九七七年的拓荒者,每一個時代都會有這樣一支球隊。我們被每一個可能的冠軍爭奪者迷惑,我們總是高估「那扇窗」為他們敞開的時間。

  「我們最終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有人挖出了杜蘭特數年前的推特並這麼嘲諷他。但我們有什麼資格去說三道四呢,轉會不過就是跳槽和分手的另一種形式,我們憑什麼站在道德高地要求別人不能辭職或分手?

  想必杜蘭特一定具備了承擔種種責難的覺悟,才會有那次義無反顧的轉會。我只是大洋彼岸的一個微不足道的球迷,沒有任何權限去揣度他的真實想法,我只能無奈地將「去俄城看KD打總決賽」從願望單上劃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